高三一轮复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通过对比和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探讨东北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及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发展阶段。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可持续措施,工业可持续措施等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思维模式,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演唱《家在东北》、《春天的故事》两首歌曲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生产。
2.通过观看视频《长春农博会》、《江苏昆博会》以及G20峰会等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但由于学习时间较久,所以复习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是一轮复习要侧重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要多次反复练习,但又不能使学生厌倦,因此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建构一章知识,课上展示、点评,课上再要求板书和默写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但因为是一轮复习,又要让学生思维得到更高的训练,因此设置探究题,并要求学生形成思维方法。再者还要进行高考演练,所以精选与本节相关的高考题。由于学生素质相对高,因此以自主建构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方法,更增强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工业化、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工业化、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唱两首歌导入。
大家是否听过《家在东北》这首歌,谁能给大家唱两句?这里的“大豆高粱、青山绿水”说出了我国东北农业的一些概况。
大家对另一首歌一定不会陌生,《春天的故事》谁会唱给大家唱几句。这首歌是以1979和1992两个时间段来叙述我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设置了这两个方面。
活动一:[展示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
学生自己阅读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学习的准备。
一、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学习目标
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通过对比和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探讨东北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问题及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发展阶段。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调整措施。
活动二:[展示自主建构]
学生自主建构本章知识体系。展示4名同学们的知识结构。说出主要的优缺点。使学生不断学会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活动三:[课前测试考一考]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来写出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结构。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写。使学生打下坚持的知识基础。
活动四:[第一小组合作探究]
应用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1.(第一小组)分析下列地区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第一小组方法总结]
1.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第一小组总结)
教师指导:主要从水源土地气、市交政科力。但要注意不同的地区,主导条件的不同。例好新疆地区光照和水源都是独特的。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方法,形成思维结构。
[第一小组知识迁移]
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12分)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注意材料中提取信息:“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可知甘肃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特点。“千年药乡”可提取信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活动五:[第二小组诱思探究]
(第二小组)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变化,并为归纳方法做好准备。
[第二小组方法总结]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第二小组总结)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习最高的目标,渗透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达到人地协调。
[教师展示视频]
插播视频:《长春农博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观看视频《长春农博会》,关注生活,能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小组知识迁移]指导学生答题,引导学生分析高考题。增强自信。
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
①扩大耕种面积?②增加农作物熟制?③防止水土流失?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活动六:[第三小组诱思探究]让学生能从出现的问题入手,来分析发展方向。
(第三小组)我国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方向?
[第三小组方法总结]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第三小组总结)
探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积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工业中人地协调的途径。
[教师展示视频]
插播视频:《江苏昆博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观看视频《江苏昆博会》,能够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小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学会归纳。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l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l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活动七:[活动总结]聚焦G20,了解我国经济向生态、高技术方向发展。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未来5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有了“绿色GDP”,中国经济更为健康。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作业:我国农业、工业前景如何?请构筑一幅蓝图。
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并上课分享,学生能够更好进行搜集材料,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维,并能够给出出人意外的见解。
在第二小组问题中,我设计的意图是了解珠三角洲地区农业从“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化,影响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但第二组学生总结出来的答案却出乎意料。
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变。并分析了传统农业发展的区域因素,珠三角耕地的变化,珠三角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都市农业的概念、类型,都市农业的发展区位因素。并进行总结。
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我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总括一下共同的措施方法途径。但学生却分着给出了六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最后给出了一般的、共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途径。
学生答案:
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一年多熟
地形:地形平坦,耕地资源丰富。
土壤:土壤肥沃,耕地质量好。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水稻市场需求量大
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方便农产品向外输出
历史传统: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的技术成熟。
珠江三角洲耕地变化
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耕地、林地等农业用地减少;2.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珠三角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都市农业
概念: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
1.产品型都市农业(肉、禽、蛋、奶、花卉、蔬菜)
2.服务型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庄)
3.高新技术都市农业(农科院试验基地等)
都市农业发展区位因素
自然:
珠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市场:
珠三角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都市农业具有产品、观光、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
交通:
城市化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为享受都市农业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也方便了都市农业产品的输出。
技术:
珠三角工业化水平高,为发展高新技术都市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社会基础:
珠三角农业生产传统悠久,农业基础深厚。
小结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同农业的持续发展措施
季风水田农业
1.促进规模化 集约化 机械化经营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商品率
3.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
4.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牧场放牧业
1.围栏限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防止草地退化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对牲畜病害的研究
3.开辟水源,保证人畜及草地的用水需求
4.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
混合农业
1.推行休耕、轮耕政策,保持土壤肥力
2.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3.有效合理安排农事
4.根据市场灵活进行生产选择
基塘农业
1.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2.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农业
1.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2.控制农业规模,避免过度放牧,避免过度开垦
3.围栏限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防止草地退化及土地荒漠化
4.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还牧
5.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林,封沙育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商品谷物农业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在教材的处理上,能够有目的的大胆取舍。
如果按教材内容面面俱到,一节课时间并不够用,如果分成两课时,内容又失去了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再在课堂上展示、再让学生板书和进行书面书写,使学生对基础掌握的效果不错。
为了总结方法,先通过探究问题,再总结方法,再利用高考题利用所总结的方法。使归纳的方法得以巩固。
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我选择播放了视频《长春农博会》,这样由现实到理论的处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激发兴趣,增加自信。
选择了高考题的选择使学生更有信心更有方向去学习地理。
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训练。
本节课主要通过自主完成导学案、运用长春农博会视频、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分享课前搜集的实例。运用地理图表分析问题、选取了高考题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整合使用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策略等。注重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活了知识。
4.教会了学生巧记的方法。
例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水源土地气,社会经济因素:市交政科力。
5.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爱国情感。
在本节课中注重了身边地理的选取,如视频《长春农博会》,视频《江苏昆博会》,G20杭州峰会等。以及歌曲《家在东北》、《春天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不足之处
1.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回答问题少了一些。
2.学生笔记应用不充分,不能将有用知识记在笔记上,如巧记方法、典型的例子、板书等。
3.在时间调控上还应该更紧凑些。学生写板书的时间较长,影响到后面没能更好地总结,也没有时间做练习题。有些小组语言不精炼,耽误了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