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6 15: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在1977年9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在湖北随县扩建厂房,开山炸石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处巨型墓葬,它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曾侯乙墓。在这个墓葬里出土了被美国纽约大学麦克伦教授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千年古月青铜编钟,它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被2000多年来的泥和水浸泡腐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01
0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03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

夏王禹
禅让制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卷二《夏本纪》
王位世袭制: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
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

商朝(约BC1600—约BC1046年

1、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
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商朝(约BC1600—约BC1046年

1、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内外服制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内服:王畿,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方国管辖
中央官员
相、卿士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特点:武力臣服,组织松散(周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朝(约BC1046—约BC256年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1.目的:
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一、分封制(封邦建国、分土封侯)
2.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注意:封建制≠封建社会
王族(同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晋、燕、鲁、吴、卫
:齐
:楚、杞、宋、许、陈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1)权利:
(2)义务:
①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封地世袭统治,再分封
3.内容
周天子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国都
土地
人民
土地
人民
人民
土地
诸侯
(1)权利:
(2)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内容
《孟子·告子》: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①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封地世袭统治,再分封
材料一: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成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依据材料,指出分封制的利与弊?
材料二:当然,分封制发展到后来,并不像原先构想的那样上下一体,由于诸侯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互不往来,各自为政,自由发展,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这样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割据局面。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4.影响
(1)积极:①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②加强边防,促进文化交流;
5.结果:
(2)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遭破坏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二、宗法制
宗:即宗庙、祖宗,与血缘密切相关;
法:即一种规范、一种制度,属于政治范畴
二、宗法制
宗法制: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1.目的:
2.内容: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西周的一个诸侯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了长女和一个智障的小儿子,第二个妻子为他生了能征善战的大儿子,第三个妻子为他生了一个文武双全,很得民心的二儿子。某一天,这位诸侯不幸遇难而死,于是他的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按西周的宗法制度应该判给谁?
二、宗法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嫡长子承位可奉祀祖先
小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二、宗法制
宗法制: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1.目的:
2.内容: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二、宗法制
宗法制: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在古代宗祠、宗庙,是供奉祖先、神主,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影响至今。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如何称呼“死”: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三、礼乐制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等级
乐器
乐舞

四面
八佾(yì)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天子
天子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制定等级秩序。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