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近代城市的发展时写道:“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
大城市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
B.
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
C.
村镇的形成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D.
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
2.
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
交通阻塞状况严重
C.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3.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多地发生霍乱,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
A.
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C.
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4.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称:“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
该城市的地理环境不适宜居住
B.
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C.
环境污染造成居住环境的恶化
D.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发展
5.
三八妇女节是下列哪国女工为要求自由解放举行罢工和示威而争得的()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6.
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钟表的发明使生活节奏加快
B.
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
C.
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
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观念更新
7.
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
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
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8.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交通的发展(
)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9.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贫富差距缩小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垄断组织快速发展
D.
奢侈之风盛行
10.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
)
A.
科学和发明
B.
法律和制度
C.
理论和学说
D.
机器和工厂
11.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
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
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12.
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个世纪左右,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A.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B.
导致家庭单位走向解体
C.
延缓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
D.
导致社会关系出现变革
13.
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A.
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
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
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
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14.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加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工人运动的推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延生
15.
史学界普遍认为,巴黎公社具有很强的民主性。其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
A.
公社政权代表的阶级利益上
B.
公社政权的性质上
C.
公社委员和公职人员的产生方式上
D.
公社采取的经济措施上
16.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包括
①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法国巴黎工人武装起义
?③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④英国宪章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7.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这里的“新社会”是指
A.
社会主义社会
B.
人人平等的社会
C.
第一国际
D.
第二国际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
③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④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
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4年在伦敦成立????
②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在巴黎公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被载入史册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因素是
A.
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
B.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
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D.
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21.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2.
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它)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下列政治斗争直接受其影响的是
A.
法国大革命
B.
宪章运动
C.
巴黎公社
D.
五四运动
23.
它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土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它是
A.
《共产党宣言》
B.
《法兰西内战》
C.
《土地法令》
D.
《和平法令》
24.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追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完善主要得益于下列哪-实践活动()
A.
第一国际
B.
空想社会主义
C.
巴黎公社
D.
三大工人运动
2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材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
A.
资产阶级未能创造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资本主义毫无进步作用
D.
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
26.
昼夜交替是自然规律,亘古不变。然而,人类对黑夜的态度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人类对黑夜的感情十分复杂,黑夜常常与恐惧联系起来,令人产生长夜漫漫的感觉。
在15、16世纪的欧洲,晚钟敲过,城市实行宵禁,市民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准备休息。同时,在行会对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下,行规也禁止工匠在夜间挑灯生产。无论是法规还是行规,明确规定的劳动时间是从天亮到天黑,依然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节奏。所以,在工业化之前,夜间生产劳动的情况虽然也有,但远不是常态。
材料二
18世纪开始,在伦敦和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上层社会、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年轻大学生们最先开始享受夜生活。随着夜生活内容的丰富,公众参与也更加广泛。
自18世纪最后30年以来,夜间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工厂的劳动日突破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界限,劳动时间向夜晚延伸,从经济学来看,是把黑夜当作一种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在人类对黑夜态度发生转变的过程中,照明技术的进步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照明技术终究也只是工具,对夜晚时间进行开发利用的动力主要源自资本的力量。马克思就曾说过,资本主义的生产为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以及夜间劳动奠定了基础。
——以上摘编自俞金尧《欧洲夜史:人类对夜晚态度之变迁》
(1)依据材料,概括人类对黑夜态度的变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对黑夜态度变迁的原因。
27.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3)概述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28.
昼夜交替是自然规律,亘古不变。然而,人类对黑夜的态度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转变。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
人类对黑夜的感情十分复杂,
黑夜常常与恐惧联系起来,
令人产生长夜漫漫的感觉。在15、16世纪的欧洲,
晚钟敲过,
城市实行情禁,
市民要放下手中的活计,
准备休息。同时,
在行会对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下,
行规也禁止工匠在夜间挑灯生产。无论是法规还是行规,
明确规定的劳动时间是从天亮到天黑,
依然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节奏。所以,
在工业化之前,
夜间生产劳动的情况虽然也有,
但远不是常态。
材料二
17、18世纪开始,
在伦敦和巴象这样的大都市,
上层社会、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年轻大学生们最先开始享受夜生活。随着夜生活内容的丰富,
公众参与也更加广泛。
自18世纪最后30年以来,
夜间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工厂的劳动日突破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界限,
劳动时间向夜晚延伸,
从经济学来看,
是把黑夜当作一种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在人类对黑夜态度发生转变的过程中,
照明技术的进步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照明技术终究也只是工具,
对夜晚时间进行开发利用的动力主要源自资本的力量。马克思就曾说过,
资本主义的生产为无限度地正长工作日以及夜间劳动奠定了基础。一以上摘编自俞金尧《欧洲夜史:
人类对夜晚态度之变迁》
(1)
依据材料,
概括人类对黑夜态度的变迁。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人类对黑夜态度变迁的原因。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30.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英国初步形成了近代金融体系,并誉为“金融革命”。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以后的英国,深受新航路开辟及由此发生的“商业革命”的影响,贸易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日益增长。其时恰逢英国历史上的“重商主义”时期,通过特许贸易、创建殖民地、关税倾斜甚至发动商战等政策,英国开拓了庞大的世界市场。……农业、工业的迅速发展,立宪君主制的确立,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掌权,汇票等信贷工具的发展及货币的稳定等,构成了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的有利基础和环境。
17世纪以后,随着英国农业、工业、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信贷工具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为英国金融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提。到18世纪50年代,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以伦敦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共同组成的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罗秋《英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形成金融革命的背景,指出其金融体系的组成内容。
材料二?
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是英国得以率先迈入工业化大门的至关重要因素。作为直接资本市场的交易所和作为间接融资渠道的银行,为英国近代早期积累的大量财富与工业投资构筑了一座坚固的顺畅的大桥。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当时,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是通过自拥资金、非正式的资金市场和正式的资本市场等几种渠道来筹集的,其中正式的资本市场起着主导作用,它是通过银行和证券机构来运作的。有人认为,18世纪英国发生了两次经济“革命”:北部的工业革命和南部的金融革命。这两次革命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
——摘编自罗秋《英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影响》
(2)材料二提出“工业革命与金融革命互相促进、互为因果”,请结合所学论证该观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故B正确。
ACD.综上所述,这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故不选ACD。
故选B。
7.【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依据题干时间及所学可知,此现象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汽车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从而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故C项正确。
A.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
B.是现象,不是原因,应排除B。
D.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
故选C。
8.【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近代交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意思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C正确。
ABD.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不会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也不一定缩小城乡差距,故不选ABD。
故选C。
9.【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工业革命之后,社会贫富差距在扩大,而不是缩小,故不选A。
B.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点——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可知题干所述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故B正确。
C.垄断组织主要出现在大企业中,而题干所述现象不属于大企业,故不选C。
D.题干没有涉及英国人民的消费情况,故不选D。
故选B。
10.【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1828年”这一时间信息。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发明层出不穷,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11.【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差距扩大,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ACD.综上,这三项说法片面,故排除ACD。
???????故选B。
12.【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
B.工业革命只是减弱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功能,并没有导致家庭单位的解体,排除B项。
C.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排除C项。
D.根据“许多过去和家庭的社群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结合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关系出现变革,使以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等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国家和市场的功能不断增强,可见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关系出现变革,故选D项。
???????故选D。
13.【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公共设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C正确。
A.政府形象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
B.材料是强调城市公共设施,对每个民众都应该公平,城市整体经济实力是基础,但不是保障公平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D.该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条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社会矛盾的加剧是这一转变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故不选A。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是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故B正确。
C.工人运动的推动是这一转变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故不选C。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故不选D。
故选B。
15.【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民主”是指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公社委员和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这是巴黎公社民主性的最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
ABD.这三项都不是其根本性的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C。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C
23.【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所学可知,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
BCD.此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BCD。
故选A。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1)变迁:由恐惧到享受,由无价值到有价值(由不利用到开发利用)。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进步,近代城市化发展,娱乐活动专业化,社会阶层多元化。
27.【答案】(1)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三项因素如何满足: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万能蒸汽机”的制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28.【答案】(1)变迁:由恐惧到享受,由无价值到有价值(由不利用到开发利用)。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进步,近代城市化发展,娱乐活动专业化,社会阶层多元化。
29.【答案】(1)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2)相似之处: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原因: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官制的弊端;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30.【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在商业革命和殖民政策推动下,英国对外贸易兴盛,海外市场广阔,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为金融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确立君主立宪制,为金融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信贷工具和货币制度的稳定发展,为金融革命提供了有利的金融环境。组成: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
(2)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巨额的工业资本,筹集资金的需要近代化的金融机构运作,这种需要从而促成了金融革命的发生。在金融革命中,银行作为间接融资渠道,证券机构是资本市场的交易所,为工业提供了资金。综上所述,工业革命的资本需求促成了金融革命的发生,金融革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金融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