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共3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散步》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备课资料合集【教案+课件+同步测试共3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散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30 18:02:19

文档简介

第23课散步
语言运用
1.根据句意解释加点的词。
(1)熬过了一个严冬。
(2)后来发生了分歧。
(3)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辨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____________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____________
(3)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____________
3.句式仿写。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内精读
(一)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 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含意是:____________
6. 第四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 文中共写了几个人物
8. 说说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9. 文中渲染了怎样的家庭气氛
10.“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就是整个世 界”的含义是:
课外选读
三代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年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已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孩子,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末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的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
11.在文章的取材上,本文与《散步》有什么相同之处
12.在文章的主题上,本文与《散步》有何异同
思考探究
13.当你从赡养与抚养的意义上来审视《散步》中三代人的时候,字里行间渗透了怎样的情感 当你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时候,你发现字里行间还隐含着怎样的哲理 你能具体谈谈吗
第23课散步答案:
1.(1)忍受。 (2)意见不一致。 (3)形容波光。 (4)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1)记叙(2)描写(3)议论
3.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例如:栽花很辛苦,然而能陶冶情操,自然不算坏事;种菜虽然
很繁琐,毕竟能改善生活,自然也是好事。
4.开篇点题:全家人一起散步5.“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6.写出了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或写出了春天景色,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7.“我”、母亲、儿子、妻子。
8.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我”爱幼,更尊老;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贤惠,温柔。
9.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10.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11.在取材上,本文与《散步》的相同之处是都写了三代人,都写了中年人与前辈、后辈的关系。
12.在主题上,本文与《散步》的相同之处是都写了中年人的责任,不同之处是二者表达这种责任的角度不同。
13.提示:可从对生活的使命感和生生不息的哲理上来谈。(共23张PPT)
有一种水,
能让你喝醉,
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
能让你坚韧,
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走进亲情篇章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通过想象,再现课文画面
1、散步的人有: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季节是: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整体把握
5、什么分歧?谁来决定:      
6、“我”的决定是什么:    
7、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解决了:   
8、最终决定是什么: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
走大路
没有,奶奶变了主意
走小路
整体把握
提示:用圈点勾画法,在原文中找出依据,有感情地朗读,并做好批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
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式整齐,结构对称,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你能理解文章最后的句子吗?合作探究完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您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培根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 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情。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含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以
“我爱我家”为题作文,写出家庭的温馨、温暖、温情。
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具体,500字左右。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我喜欢一回家
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
我喜欢一起床
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
我喜欢一出门
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
我喜欢一家人
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我喜欢快乐时
马上就想要和你一起分享
我喜欢受伤时
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
我喜欢生气时
就想到你们永远包容多么伟大
我喜欢旅行时
为你把美好记忆带回家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缘才能相聚 有心才会珍惜
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福就该同享 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散步》 教 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四、再读课文,研讨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师:除了这些小题大做的词语,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优美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读过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请你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数量不限。画好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只做提示,不做具体说明)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轻。”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情感再现,小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吗?(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请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 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
母亲 儿子
—→以小见大—→ 尊老爱幼
“我” 亲情 妻子
莫怀戚
散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