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一历史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一历史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6 15: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苦难与辉煌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宏观感知
三、峰回路转,曙光重现-红军长征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一、形式统一,经济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蒋介石
吴佩孚
张作霖
1926.7.北伐开始
广州
长沙
广州
上海
南昌
南京
汪精卫
1927.4.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1927.1.迁都武汉
杭州
张学良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
南京
武汉
武汉
1928.6.
日本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
五原
1927年秋宁汉合流
1928年5月济南惨案
1928年继续北伐
一、形式统一,经济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政治: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原因
发展
阻力
特征
2.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实业兴国思潮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出现了新兴的工业部门
化学、橡胶工业等
官僚资本
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四大银行
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一、形式统一,经济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循规:城市起义
(走俄国道路)
1927.8.1
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927.8.7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攻打长沙受挫
1927.9
2.务实:转战农村(走自己的路)
进军井冈山
1927.10
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
1928.4
井冈山会师
总结经验教训
1929.12
确立了建党建军的原则
城市
农村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建立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毛泽东在这些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形势,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武装斗争:重要形式;根本保障
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基础和依托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法宝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
(2).土地革命:
(3).武装斗争:
2.务实:走自己的路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土地;
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人力基础。
开展游击战争
二、低谷徘徊,务实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合作探究一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最初党中央受“左”倾错误影响
否认其正确性,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占统治地位,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被放弃。
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第一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1.自主:红军长征
(1)原因: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三、峰回路转,曙光重现-红军长征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2)长征路线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的错误;改组中央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3)遵义会议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峰回路转,曙光重现-红军长征
(4)长征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鼓舞了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
3.经过长征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峰回路转,曙光重现-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感悟长征精神。
合作探究二
内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意义:1.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三、峰回路转,曙光重现-红军长征
巩固练习
1.《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国民党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C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形式统一,经济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经济
东北易帜
二次北伐
宁汉合流
发展较快
官僚资本
低谷徘徊,务实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古田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峰回路转,曙光重现
红军长征
原因
意义
长征精神
课堂小结
做爱国学生,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心系人民。
做励志学生,立鸿鹄志,培养奋斗精神。
做求真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做力行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