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选择题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和平”“发展”
2.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3.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创办近代海军
4.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促进我国
A.军事工业发展到了海外
B.民用企业近代化
C.交通运输发展领先世界
D.走上了富强道路
5.习近平主席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图再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悲壮场景。在这次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6.近代某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7.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8.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 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由此,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当时,维新派的主要政治诉求是
A.要求裁撤冗官
B.要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C.要求发展工商业
D.要求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9.“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一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主要在
A.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B.倡导变法精神
C.发展资本主义 D.思想启蒙作用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1.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里的“敌人”指的是
A.英法联军 B.日俄联军
C.德意联军 D.八国联军
12.19世纪末的民谣写道:“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这首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2020·绍兴中考)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2020·衢州中考)如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曾国藩见洋枪队在苏南打得太平天国丢盔弃甲,见识了西洋枪炮的厉害,他决定兴建现代军械厂。于是,委托容闳去美国买新式机器,办起了一个军械厂。同时,李鸿章买了一家钢铁厂,两个项目一合并,在1865年建立起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设有翻译馆,翻译了数学、化学、机械等几乎所有近代科学知识。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江南制造总局发展也日益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成为今天的江南造船厂。20世纪60年代,它建造成功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现在它是中国船舶制造的重点企业,为中国发展经济、增强国防力量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摘编自《上海的工业之路通向何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南制造总局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厂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实业救国”道路的看法。
答案
选择题
ABBBC CDBDD DCCDC
二、非选择题
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南制造总局产生的原因。
答: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思想的影响;西方技术的传入,特别是对武器的认识;曾国藩、李鸿章的办厂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厂发展的原因。
答:国家获得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稳定的建设环境,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提高;科技进步与人才的积累;企业管理制度和水平的提高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答:国家独立、科技发展、经济基础、管理水平、和平环境、劳动者素质等。
17.(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答:发展情况: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答: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3)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实业救国”道路的看法。
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前途,民族工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制举步维艰,“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