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中的“本军”是指 (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解放军
2.小军家有一张发黄的毕业证书照片,其上书写文字为:“本校第一期学生蔡升熙按照本校规定步兵科教育修学期满,考试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一日。”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3.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由此可见,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后进行的北伐战争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
A.结束军阀割据,完成国家统一
B.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C.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D.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的领导权
4.从右图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北伐战火燃遍全国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5.192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指出:“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中共中央发表该宣言的背景是 ( )
A.宁汉合流的实现
B.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等革命志士
D.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6.□□□□□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应指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井冈山会师 D.台儿庄战役
7.“北伐战火正燃烧,立功壮士遭屠刀。含悲英豪赴国难,风雨南昌应军操。”上述诗词主要描写的是 (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发生
D.秋收起义的胜利
8.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问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下列史实具有“敢问新路”赞誉的是 ( )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发动秋收起义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召开遵义会议
9.下图反映的史实 ( )
A.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0.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材料所述思想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1.“毛泽东意识到政治局处境的困难,因此大胆邀请政治局委员出席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来到瑞金,他们的意图不是来支援他的运动,而是来改变他的非正统行为。”材料中提到的毛泽东的“非正统行为” ( )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B.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给党和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12.“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此次会议 ( )
A.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左”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13.在长征中,毛泽东根据红军自身兵力和敌人力量的实际情况,建议红军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为西进黔北,为避免红军的全军覆没提供了重要思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从敌军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力主放弃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从而实现了战略转兵。上述史实主要反映了毛泽东 ( )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博学多才
14.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 是由于( )
A.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党和人民的同舟共济,相互扶持 D.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15.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6.“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大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阶级力量对比下进行的。帝国主义、军阀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力量,比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拥有更多的政治经验。革命阵营内部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特别是军权)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在革命深入发展中一步步背叛了革命,投入反革命营垒。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农群众虽然有比较广泛的发动,但是动员和组织的程度还很不充分,力量发展也很不平衡。
材料二 起义军虽曾占领浏阳、醴陵县城和一些集镇,但遭遇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有些指战员指挥失当和邱国轩团叛变,因而先后遭受重大损失。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计划,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向南转移。
(1)材料一表明当时革命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农村山区转移并寻找落脚点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领导革命运动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8.探究问题。
材料一 长征一开始,“左”倾领导人还是错误指挥,只知道拼命逃而不敢主动出击,红军像搬家一样,男女老少,坛坛罐罐,行动拖沓;虽然广大红军战士冒死奋战,冲破敌人一道道封锁线,但红军付出沉重代价。此时蒋介石在通往湖南西部的路上埋下重兵,企图将红军全部消灭。在革命生死关头,毛泽东及时提出改向贵州前进,红军一举攻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从此,红军重新走上正确轨道,这就为长征最后胜利起到转折作用。
材料二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材料三 虽然在长征途中,国民党不断地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缺衣、少粮、少药,环境十分恶劣……但是,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顽强拼搏、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一次又一次地击溃国民党军的兵团;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与人民群众同在,共患难,生死相依,十分看重人民群众的利益,爱护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十分拥护……
(1)据材料一,指出使“红军重新走上正确轨道”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出4 个成因)
【参考答案】
1.A
2.D
3.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得出A项正确。
4.A 5.B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湘赣边界武装力量”“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只有C项井冈山会师符合上述信息项。
7.C 8.A
9.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为此答案选D项。
10.C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诞生于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A、B、D三项均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
11.C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据“1931年”及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提到的毛泽东的“非正统行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12.D
13.B [解析] 题干显示了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战术并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14.C [解析] 从材料中“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可知,党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是共产党得到人民支持的重要条件,也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15.B
16.B
17.(1)阶级力量对比敌我相差悬殊。
(2)起义军遭遇重大损失;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
(3)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
18.(1)召开遵义会议。
(2)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长征取得了胜利。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顽强拼搏、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长征路上,红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反动军队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对红军进行合围。(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