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排序、识别地图,学生能够说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概况、红军长征的路线和过程,增强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以及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提高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诵读长征诗词等,学生了解和体会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历程,培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1.本课立意: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两个方面,说明1927——1937年十年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趋势。
2.子目间逻辑关系。本课分为三个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双方的走向与发展。第一个子目与后两个子目是并列关系,第二、三个子目讲述中共在大革命失败严峻考验下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
3.内容取舍的考虑。第一子目与初中历史教材相比,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的
发展是新增内容,旨在补充介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第二子目的内容侧重革命新道路的形成与实践,是本课的重点。第三子目与初中历史教材相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兴趣浓厚,基础较好,经过了高中三个多月的学习,基本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思维活跃,但距离五大核心素养水平2的具体要求,还不同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还存在时空错位、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史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欠缺等问题,特别是
对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程理解有偏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共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2.难点:理解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地图演示法、史料分析法。
2.学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会质疑、归纳、探究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会从大量史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东方红》歌曲视频,结合预习所学,思考问题:
毛泽东也是党和红军的“大救星”、“带路人”,为什么?
师:播放《东方红》歌曲视频片段。
生:1.大救星: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带路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师:那么,毛泽东是如何一次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和扭转乾坤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
重温那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一起走进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
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师:出示幻灯片投影本课标题《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并出示课程标准。
生:齐读课标。
(二)讲授新课
师: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先一同填充一下时空坐标,梳理重大历史事件。
生:
【时空坐标】
宁汉合流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会师
中华苏维埃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会宁会师
秋收起义
东北易帜
共和国成立
长征胜利
(1927)
(1928)
(1931)
(1934
)
(1935)
(1936)
篇章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排顺序。
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1.看图排序。(
①
⑥
④
②
③
⑤
)
①四一二政变
②济南惨案
③皇姑屯事件
④宁汉合流
⑤东北易帜
⑥武汉“分共”
师:看图解史:从以上图片,可解读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哪些信息?
(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生:政治:一党专制、形式上统一;军事:北伐;外交:对日本妥协退让。
师:阅读教材P127,归纳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
生:①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全国基本统一,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②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师:那么,在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又有哪些?
生: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师:概念解释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
主义经济,主要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师: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来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哪些阶级的利益?
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师:由于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暂时进入了低潮。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选择了怎样的道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下面我们进入篇章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师:出示四副图片: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武汉分共、陈独秀妥协退让、南昌起义。
面对疯狂屠杀和白色恐怖,中共将何去何从,将选择怎样的道路?
师: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虽然仅仅一天,但转折意义重大。
生死抉择1:八七会议——武装反抗之路
材料一:“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
3.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什么错误?为纠正错误,八七会议做出哪些重大决定?
生:错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决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师: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
广东,前途未知。(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另外,由于敌强
我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中共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又将何去何从?
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师:生死抉择2:文家市决策——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
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自《秋收起义》
4.根据材料二分析,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这有何意义?
生: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师:然而,毛泽东的选择并未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反而多次被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批评。
那么,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为何会存在分歧?
材料三: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
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
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
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
痛遭失败。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5.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
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生: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
师:小辩论:假如在此时,你会支持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生:分两组分别发表观点。
师:其实,城市中心论在党内占主导地位。那么,分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生:原因: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
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中央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八七会议没有完全指明清晰的革命道路;
对国情的认识不同。
师:1927年12,广州起义失败,进攻大城市再次受挫。
而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根据地日益发展壮大。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还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发展,必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师: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取得了成功实践。
①根据地巩固发展,革命武装壮大。
②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
③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④粉碎敌人前四次“围剿”。
师: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态度虽有所变化,但还是坚持城市中心论。
1928年6月18日,中共六大,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第一次公开承认
中国革命未到直接革命的形势,但是大会仍然坚持苏维埃革命模式。
1930年5月,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
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直到1930年10月30日,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农民运动来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思想。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开始成为共产党自上而下的共同使命。
师:在井冈山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下,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达到了10万人。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从1930年底到1933年春,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师:探究: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起义成功了,而中国走同样道路却接连失败?
生:国情不同……
师:然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
绝大多数……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
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
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
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不懈探索,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师:然而,国民党政府妄图扑灭革命之火,调集重兵发动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很遗憾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了?为什么?
生:博古和李德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对比毛泽东和李德的军事思想。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毛泽东
“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
——李德
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血战湘江后,八万红军只剩下了三万,然而,更可怕的是博古和李德执意要去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敌人早已集结重兵,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个时候终于迎来了转折。
生死抉择3:遵义会议——独立自主之路
材料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具有历史
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生:(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师:结合地图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
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
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
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生:(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有利于北上抗日;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3)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师:你能用哪些词来概括长征精神?
生:……
师:习总书记论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
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品格、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们要牢记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更要弘扬长征精神。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有感情地诵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生:齐声诵读!
【课堂小结】
师: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
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下的今天,我们仍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指导,谢谢合作!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国——共
黑——红
【教学反思】
亮点:重难点突破较好,捋清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来龙去脉,线索清晰;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在动,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明显。
不足:时间把握上,第一、三子目可更紧凑些,以便更集中突破重难点——第二子目。
PAGE
2(共26张PPT)
《东方红》歌曲片段
结合预习,思考问题:
毛泽东也是党和红军的“大救星”、“带路人”,为什么?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
.
课标
微山一中
田宁
时空坐标
宁汉合流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会师
中华苏维埃
秋收起义
东北易帜
共和国成立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
(
)
(
)
(
)
(
)
(
)
(
)
1927
1928
1931
1934
1935
1936
1927.4,四一二政变
1928.5.3,济南惨案
1928.6,皇姑屯事件
1927秋,宁汉合流
1928底,东北易帜
1927.7,武汉“分共”
篇章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看图排序:(
)
①
⑥
④
②
③
⑤
看图解史:从以上图片,可解读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哪些信息?
(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篇章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阅读教材P127第一段,归纳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
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②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不利因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概念解释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凭借国家政权力量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武汉分共
陈独秀以退让求团结
生死抉择1:面对屠杀,何去何从?
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紧急会议八七会议
生死抉择1:八七会议——武装反抗之路
材料一:“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
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
3.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什么错误?
为纠正错误,八七会议做出哪些重大决定?
错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决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重要思想。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生死抉择2:进攻城市受挫,何去何从?
南昌起义后南下
1927.9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文家市决策
1927.10,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生死抉择2:文家市决策——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
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自《秋收起义》
4.根据料二分析,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
这有何意义?
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而井冈山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然而,这种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占主流吗?
材料三: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
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
力量,是很错误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
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痛遭失败。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5.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
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
城市中心论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原因: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
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中央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八七会议没有指明清晰的革命道路。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小辩论:假如在此时,你会支持哪一种?
对国情的认识不同
1928.4,井冈山胜利会师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7.12,广州起义失败
生死抉择2:进攻城市受挫,何去何从?
成功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革命
根据地实践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8年6月18日
1930年10月30日
生死抉择2:进攻城市受挫,何去何从?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探究: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起义成功了,
而中国走同样的道路却接连失败?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国情不同
长征1
生死抉择3:面对反围剿失利和围追堵截,何去何从?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毛泽东
生死抉择3:遵义会议——独立自主之路
材料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
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长征1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召开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
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会宁
篇章二: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
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有利于北上抗日;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3)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你能用哪些词来概括长征精神?
习总书记论长征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
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堂小结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一党专制统治
2.经济:官僚资本膨胀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1.生死抉择1:八七会议——武装反抗之路
2.生死抉择2:文家市决策——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3.生死抉择3:遵义会议——独立自主之路
黑
红
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
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在新时代下的今天,又面临新的抉择和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指导!
谢谢合作!
素养达标
2.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毛泽东(
)
A.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1.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关于八七会议,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
B.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思想
C.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D.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当堂检测
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
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附加题)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
“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
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