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化学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共19张PPT+视频+教案+评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化学九上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共19张PPT+视频+教案+评测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6 17:44:2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化学
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探究活动一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1.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两药
匙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向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两药匙硝酸钾固
体,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搅拌时,玻璃棒朝同一方向,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
,加入两药匙硝酸钾固体,
充分搅拌
2、在上述溶液中,再加两药匙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
还有硝酸钾剩余,
没有全部溶解
硝酸钾固体
不能在一定
量水中无限
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在该温度下,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这种溶质,若不能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能继续溶解,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溶液“饱和”和“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怎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探究活动二
1.取少量探究活动一得到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2.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1.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和他人,要先预热,加热完不能骤冷。
2.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实验内容
现象
取少量探究活动一得到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观察现象。
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加热后固体溶解,再冷却有固体析出
对于同一种物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
注意: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关系
有些溶解能力比较大的物质,它的浓溶液未必是饱和溶液。
例如:硝酸钾。
80℃时,100g水中溶解169g硝酸钾才达到饱和,当溶解160g硝酸钾时虽未饱和,但已经比较浓了。
有些溶解能力比较小的物质,它的饱和溶液却很稀。
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30℃时,100g水中溶解0.15g氢氧化钙就可以达到饱和,此时虽已饱和但是稀溶液。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概念
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
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关系
当堂检测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入10g硝酸钾,则溶液的质量为(

A.100g
B.110g
C.90g
D.无法判断
A
3.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能用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B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方法中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入硝酸钾固体
D.加入同温度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
D
5.一定温度下,把10g食盐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关于此时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还能再溶解食盐
B.它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它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它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溶液的形成(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6】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分组实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
3.认识到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知道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使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思想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2.能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
2.难点: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
1、
实验探究法
做好“观察活动”及“探究活动”的实验,启发学生观察和记录相应的现象,分析现象,形成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区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稀”溶液两组概念。
2、
讨论归纳总结法
引导学生对比和讨论实验现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根据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观察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PPT
2、实验准备:药品:硝酸钾、硫酸铜晶体、蒸馏水
仪器: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实验和问题情境
老师展示察尔汗盐湖的图片并播放察尔汗盐湖的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察尔汗盐湖的湖边为什么有这么多盐巴颗粒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答这一问题教师:在室温下,我这里有半瓶水加点食盐进去,振荡,食盐能被溶解。再加点食盐再振荡。食盐还能被溶解。提出问题:在室温下,食盐能在这半瓶水中无限量的溶解吗?【板书】3-1溶液的形成(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看视频猜测思考
创设实验情境,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2、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明主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固体物质不能无限溶解;3、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解决问题
【过渡】【问题1】室温下,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固体物质能否无限溶解?接下来,我们通过探究活动一进行证明……【探究活动一】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强调温度是室温下,用水量是20mL,指出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问】通过实验1、实验2,我们能够获得什么结论呢?【引导过渡】在实验1中,将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实验2中,将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完善定义。师生合作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学生思考提出猜想生1:能生2:不能……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一,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相关结论。【探究活动一】实验1:室温下,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两药匙硝酸钾固体,
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实验2:在上述溶液中,再加两药匙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实验1】现象: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实验2】现象:还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没有全部溶解。【结论】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认识饱和与不饱和现象。学生讨论,交流,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定义。
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增强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1、通过实验认识溶液从不饱和到逐渐饱和的过程,亲自看到一定量的水中固体物质不能无限溶解,初步认识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某固体物质。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描述实验能力。1、通过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上述实验,首先让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形成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上升为理性认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分析、归纳、总结等各种能力,真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组织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学习能解释察尔汗盐湖湖边为什么有这么多盐巴颗粒吗?【讨论思考】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讨论【演示实验】取有未溶解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振荡,观察是否溶解。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相互讨论、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加一个演示实验:室温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振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找一个学生做该演示实验【深入思考】溶液“饱和”和“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怎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探究活动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评价,最终得出结论。注意:1.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和他人,要先预热,加热完不能骤冷。2.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熄灭时用灯帽盖灭。【提问】通过实验3、实验4,我们能够获得哪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呢?【点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少数固体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学生:因为湖水已经是盐的饱和溶液了,不能继续溶解这些盐了。学生结合所做实验和深度挖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思考】1.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2.在该温度下,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这种溶质,若不能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能继续溶解,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室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针对这种溶质饱和了,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探究活动二】【实验3】取少量探究活动一得到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观察现象。【实验4】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实验3】现象:硝酸钾固体未溶解。【实验4】现象:加热后固体溶解,再冷却有固体析出结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最后得出转化方法。学生理解体会,记录
通过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交流既学习了知识又通过所学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溶液概念中为什么必须指明一定量的溶剂、一定温度及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3、这样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实验认识到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是其它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描述实验能力。2、体会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过程。使学生灵活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组织解决问题
【问题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溶液浓稀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PPT上展示两个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有些溶解能力比较大的物质,它的浓溶液未必是饱和溶液。例如:硝酸钾。
80℃时,100g水中溶解169g硝酸钾才达到饱和,当溶解160g硝酸钾时虽未饱和,但已经比较浓了。有些溶解能力比较小的物质,它的饱和溶液却很稀。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30℃时,100g水中溶解0.15g氢氧化钙就可以达到饱和,此时虽已饱和但是稀溶液
学生分组讨论,补充、评价最终得出结论。结论: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没有必然关系。它们间的关系是: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2、通过研究,清楚浓溶液与稀溶液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条理
引导知识整理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大家试着从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提高了哪些能力角度谈谈今天的收获……
学生思考
回顾1、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2、知道了如何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3、知道了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关系。学生总结归纳,表述其他同学适当补充。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能力
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
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当堂检测】溶液的形成(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7】评测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KNO3的饱和溶液里再加入10gKNO3,则溶液的质量为(

A.100g
B.110g
C.90g
D.无法判断
3.
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能用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方法中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入硝酸钾固体
D.加入同温度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
5.一定温度下,把10g食盐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关于此时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还能再溶解食盐
B.它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它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它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