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七课
溜索
阿城
第二单元
2020-2021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部是中缅边境千里之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作家作品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文体知识
《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故事讲述了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
世纪80
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读读写写
顷刻
盘桓
绞
腮
qǐng
huán
jiǎo
sāi
fǔ(
)身
qǐng(
)刻
千jūn(
)之力
战战jīngjīng(
)
俯
顷
钧
兢兢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记记背背
1.睹:
看见。
两颊的下半部。
吐。
把两股以上条状物扭在一起。
用力踏地。
犹豫;
拿不定主意。
逗留;徘徊。
2.腮:
3.呕:
4.绞:
5.跺:
6.迟疑:
7.盘桓:
8.探视:
9.俯身:
10.顷刻:
11.千钧之力:
12.战战兢兢:
查看。
弯腰向前向下。
极短的时间。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力量之大。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听读课文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五)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合作交流】第一部分(1~9):“我”和驮队一道来到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第二部分(10~24):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索过江。第三部分(25):过江后,驮队继续上路。
1.课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第①段起笔突兀,用马、牛们的表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喻为“极稠的粥”,写出马帮的密集和移动的缓慢。
3.如何理解“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这句话?
【合作交流】这句话表现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首领的冷静、沉着与下文“我”和牛的惊恐万状形成鲜明对比。
4.第④段语言有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读来节奏感强。如“山不高,口极狭”“心下大惑”“抽一口气”语言干净、洗练,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5.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绝壁?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是静止不动的,但在马帮汉子们眼里,却是“飞快垂下去”的。这里作者化静为动,赋予绝壁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们的胆怯作了有力的铺垫。
6.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合作交流】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怒江感觉“深远似涓涓细流”、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烘托出峡谷的险峻,让读者如临其境。
7.这里直接写“索”,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一表明索的结实;二表明索所处位置的险要;三突出索的重要。
8.如何理解“首领瞟一眼汉子们”中的“瞟”字?
【合作交流】首领的“瞟”是无声命令,表现了首领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9.体会第⑩段中,写瘦小汉子溜索过程中“小”字的精妙。
【合作交流】写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经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10.第1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溜索的瘦小汉子?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瘦小汉子溜索动作的熟练、利索。
11.第15
,
16段作者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合作交流】细写牛的情状,一方面是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烘托出峡谷的险恶;另一方面用这些牛反衬出溜索的汉子们的动作熟练,性格沉着、果断。
12.哪些词句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惊险?
【合作交流】“
聋了一般”“
僵着脖颈盯住天”“又透远得欲呕”“手划出血来”“撕得钻心一疼”“血溅到唇上、鼻子”等词句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惊险情形。
13.
“眼纹一直扯到耳边”中的“扯”字有何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一个“扯”字,活画出汉子笑看胆小者的神态。
14.“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赏析加线词语。
【合作交流】“飞”“跃”“拐”“弹”等词语,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气定神闲刻画得非常鲜活。
15.这里描写马帮汉子对怒江撒尿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这里作者将马帮汉子对怒江撒尿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而且将“万丈下的怒江”喻为“一股尿水,细细流着”,看似粗俗,实则很有表现力,将马帮汉子的豪放粗野,俯瞰万丈峡谷之下的怒江的情景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16.文章第三次写鹰,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以鹰映衬首领的形象,也表明首领的眼力好、经验丰富。
17.文章第25段,写牛们“急急地要离开这里”,“我”“才觉出一身黏汗”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写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写“我”出一身黏汗,显示出“我”刚才经历的惊险刺激,从侧面更加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非同寻常的险恶。
1.小说是如何描写环境,尤其怒江的?
【合作交流】文中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先是听到声音,然后才是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滑细流”,再近看,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在这样的险境,却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西南边睡边民的无畏与勇敢。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文中写牛的段落很多,如第4段写“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我”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首领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第14段写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这段描写逼真地刻画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的样子,烘托出峡谷的险恶和溜索时的极度恐惧。对牛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也反衬了首领及汉子的无畏勇猛。
中心意思
本文讲述马帮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写出了作者对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的钦敬和赞颂,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气定神闲的姿态。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侧面烘托。
本文想通过写怒江峡谷的地势险恶反衬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而对怒江峡谷地势险恶直接描写的句子很少,都是通过动物的反应、“我”的观察和感觉来表现的。牛的恐惧,“我”的恐惧,“我”看汉子溜索时的恐惧,诸多恐惧叠加在一起,更加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的地势险恶,烘托出溜索难度之大。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2.传神的描写。
本文对诸多事物都有传神的描写,首领的“懒懒”是一种沉着、从容的表现,“死也不肯再走”“皮肉乱抖”表现出牛们的极端恐惧,“惨叫”“手划出血来”“腿子抖得站不住”突出“我”的恐惧,“一缕黑烟”“弯弯”描摹了马帮汉子溜索的利索、洒脱,鹰的“斜移着”“一栽身”“一鼓一鼓地扇动”等,写出了鹰的从容淡定、自由翱翔的姿态。
阅读技法:侧面描写分析
【典型例题】文中用不少笔墨写牛,说说这对表现环境和刻画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的情状,从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首领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十)
【技法点睛】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作用答题格式: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某种身份、某种地位、某种处境、经历以及某种心理状态、某种思想性格等情况。并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某种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某种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情感、预示人物的某种命运、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发生的某种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某种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