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6 17:54:15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100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
【答案】B
【解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蜡烛、镁带等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蜡烛、镁带外,还有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有氧气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C。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
A.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注意蔗糖是反应产生了“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C的个数为:2,应含有O的个数为:2×2+3﹣3×2=1,应含有H的个数为:2×3=6.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2H6O,即C2H5OH。
故选B。
5、加热24.5
g
KClO3和8.2
g
MnO2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得到
14.9
g
K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
A.6.7
g
B.39.4
g
C.9.6
g
D.17.8
g
【答案】C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24.5
g-14.9
g=9.6
g,注意MnO2是催化剂。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答案】C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5,正确。故选C。
7、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O
B.H、O
C.C、H
D.C、H、O
【答案】C
【解析】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4
3
12
请分析该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g,反应中甲物质的作用可能是

(2)该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3)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答案】(1)3;催化作用;
(2)9:8(或8:9,9:8或8:9);
(3)过氧化氢

+
氧气;(其余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甲的质量=(3+5+20+4)g-(14+3+12)g=3g;物质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3;催化作用;
(2)物质乙、丁反应后质量变大,为反应的生成物,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14-5)g:(12-4)g=9:8;
故答案为:9:8(或8:9,9:8或8:9);
(3)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该反应可表示为丙乙+丁,且生成物质量比为9:8;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合该反应的特点;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

+
氧气;(其余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提升篇】
9、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5g水和5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10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镁条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B、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故正确;
C、水和酒精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虽然混合后质量不变,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错误;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B。
10、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正确。
故选C。
11、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答案】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氨气,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氨气,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气;
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碳酸氢钠。
故选A。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Ag2S
B.H2S中S元素为-2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是
Ag2S;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H2S
中S元素为-2
价;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2S
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故选D。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6、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g××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5.4g××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答案】B
【解析】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B。
18、如右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______;
(2)左盘锥形瓶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原因是______;
(3)反应完成后,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
【答案】(1)生成大量白烟。
(2)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也防止锥形瓶中物质逸出。
(3)在分度盘中央。
【解析】(1)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故答案为:生成大量白烟。
(2)反应前若不塞紧,会导致白烟逸出,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也会导致一部分空气逸出容器,从而导致生成物结果偏小.反应后若不塞紧,因为此时瓶内氧气的消耗使气压降低,会导致外界空气进入容器,导致称量的生成物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也防止锥形瓶中物质逸出。
(3)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完成后,天平仍然平衡,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答案为:在分度盘中央。
19、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答案】(1)向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2)不变。
(3)密封。
(4)①③⑥。
【解析】(1)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故填:向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前后指针不发生偏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填:不变。
(3)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故填:密封。
(4)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③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一定改变,不同的分子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⑤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⑥原反应前后子质量一定不变;
故填:①③⑥。
(二)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答案】A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中等号表示(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
【答案】C
【解析】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A、D错误;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总数与生成的水分子的数目不同,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答案选C。
3、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答案】C
【解析】A、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正确;
B、由2H2+O2
2H2O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
C、由2H2+O2
2H2O可知,每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但是由于水常温下问液体,所以没法谈体积,错误;
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
【答案】D
【解析】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
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12
g
碳加
32
g
氧气等于
44
g
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24
g
碳能与
32
g
氧气反应生成
56
g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化学方程式e中“+”表示“和……反应”的意思。
6、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正确;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正确。
故选B。
8、在3Fe+2O2═Fe3O4反应中, 
 份质量的铁跟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168;64;232
【解析】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3Fe+2O2═Fe3O4
168
64
232
则三者的质量比是168:64:232
【提升篇】
9、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正确;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正确。
故选B。
11、如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f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1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
B、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
故选B。
13、“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推知该反应为:2CO+2NO2NO2+C2。
丁为C2,由同种元素组成,为单质,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B错误。
C、甲为CO,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为C2单质,碳元素化合价为零,故C错误。
D、乙为NO,含氮元素和氧元素,丙为NO2
,含氮元素和氧元素,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D正确。
14、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①④⑤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15、化学方程式_____+3CO2Fe+3CO2中,所缺物质的化学式为(

A.FeO
B.Fe2O3
C.Fe3O4
D.Fe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B。
16、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氟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2+2H2O=4HF+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氧气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17、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的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32gS和32gO2完全反应后,生成64gSO2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②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则x=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答案】(3)①B;
②88;46。
【解析】
(3)①A、蜡烛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S+O2SO2及其质量关系可知,
32
32
64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每32g硫和32g氧气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正确;
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故选B;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46+128﹣32﹣54=88;
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32×3=46:(128﹣32);x=46;故填:88;46
18、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答案】(1).
3(或三);(2).2NO+2CO2CO2+N2;(3).不变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从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NO、CO、CO2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100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
A.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
5、加热24.5
g
KClO3和8.2
g
MnO2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得到
14.9
g
K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
A.6.7
g
B.39.4
g
C.9.6
g
D.17.8
g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7、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O
B.H、O
C.C、H
D.C、H、O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
5
20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4
3
12
请分析该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g,反应中甲物质的作用可能是

(2)该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3)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提升篇】
9、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5g水和5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10g,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10、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11、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1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Ag2S
B.H2S中S元素为-2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是无毒的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6、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8、如右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______;
(2)左盘锥形瓶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原因是______;
(3)反应完成后,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
19、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二)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答案】A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中等号表示(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
【答案】C
【解析】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A、D错误;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总数与生成的水分子的数目不同,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答案选C。
3、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答案】C
【解析】A、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正确;
B、由2H2+O2
2H2O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
C、由2H2+O2
2H2O可知,每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但是由于水常温下问液体,所以没法谈体积,错误;
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
【答案】D
【解析】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
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12
g
碳加
32
g
氧气等于
44
g
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24
g
碳能与
32
g
氧气反应生成
56
g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化学方程式e中“+”表示“和……反应”的意思。
6、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正确;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正确。
故选B。
8、在3Fe+2O2═Fe3O4反应中, 
 份质量的铁跟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168;64;232
【解析】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3Fe+2O2═Fe3O4
168
64
232
则三者的质量比是168:64:232
【提升篇】
9、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正确;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正确。
故选B。
11、如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f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1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
B、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
故选B。
13、“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推知该反应为:2CO+2NO2NO2+C2。
丁为C2,由同种元素组成,为单质,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B错误。
C、甲为CO,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为C2单质,碳元素化合价为零,故C错误。
D、乙为NO,含氮元素和氧元素,丙为NO2
,含氮元素和氧元素,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D正确。
14、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①④⑤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15、化学方程式_____+3CO2Fe+3CO2中,所缺物质的化学式为(

A.FeO
B.Fe2O3
C.Fe3O4
D.Fe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B。
16、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氟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2+2H2O=4HF+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氧气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17、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的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32gS和32gO2完全反应后,生成64gSO2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②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0
0
反应后质量/g
0
32
x
54
则x= 
 ,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答案】(3)①B;
②88;46。
【解析】
(3)①A、蜡烛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S+O2SO2及其质量关系可知,
32
32
64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每32g硫和32g氧气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正确;
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故选B;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46+128﹣32﹣54=88;
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32×3=46:(128﹣32);x=46;故填:88;46
18、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
(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种氧化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
【答案】(1).
3(或三);(2).2NO+2CO2CO2+N2;(3).不变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从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NO、CO、CO2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