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新课导入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阅读《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
“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二、预习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字音。
擀(gǎn) 剜(wān) 腌臜(ā
zɑ) 烟囱(cōnɡ)
捯气(dáo)
呼哨(hū)
咔吧(kā)
嘬(zuō)
荣膺(yīng)
戏谑(xuè)
驾驭(yù)
腻歪(nì)
呱呱坠地(gū)
如坐针毡(zhān)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隐匿】隐藏、躲起来。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2.作者链接。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3.背景链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1936年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四、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五、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明确: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明确:☆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4)→贪玩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5)→倔强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12)→顽皮、可爱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22)→聪慧灵秀
☆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23—24)→贪玩、淘气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孝顺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身强力壮,勤劳能干
语言描写: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7)
☆“小祖宗儿!”(12)→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动作描写: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脾气火爆,干脆利落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路遇文庙烧高香;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③赶马差点丧命。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突出了何大学问高大壮实、精神抖擞的特点。
细节描写:何大学问的经历—(第17段)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身手不凡,见识广博
动作描写: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18)
☆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19)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20)→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渴求知识。
语言描写: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一个爱国的朴实农民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交流点拨】
生甲:我喜欢一丈青,因为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率真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孙子更是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生乙: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丙: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六、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这段话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七、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八、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交流】
生甲: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很顽皮却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这样想。
生乙: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
生丙: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板书设计:
民间口语俗语: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
说唱艺术
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
《水浒》
叫得山响
《三国演义》
大闹运河滩
《说岳全传》
传奇色彩
威震古北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蒲柳人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纤夫(
)
zhàn(
)裂
驾驭(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2分)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照应前文“_________”一词。(2分)
2.下列语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明天在新街口活动,你是坐地铁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B.写研究性文章和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在文学的熏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清冽
幽香
醇厚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醇厚
幽香
清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B.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
C.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十六岁的武亦姝能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的宝座,靠的是对古诗文的真心热爱、潜心记诵、丰厚积累取得的。
B.“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C.为了避免学校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校园安全制度。
D.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
B.③④⑤⑥②①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⑥①④③②
8.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是外貌描写。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是动作描写。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是语言描写。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是语言描写。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等。
B.《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10.九年级(1)班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准备制作一本班史,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1)为了更好地完成班史,有三个工作组招募贤才,请从备选中任选一个,根据示例写出工作内容和入选要求。(3分)
示例:文字编写组——负责文字稿件的统筹和编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
备选:资料收集组、设计制作组
(2)根据下面树状图的提示,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专题栏目。(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班史卷首语中的一部分文字,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4分)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就像一条条小溪,让自己流入江河,汇入班集体这个海洋。【甲】通过这三年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奋斗。【乙】我们这一条条小溪,在流淌的过程中,即使会有石头的阻碍,会有水草的拦截,但是我们绝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我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我们时刻准备接受挑战,为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努力。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删去“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①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②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③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A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⑤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⑥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B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刘绍棠《蒲柳人家》)
1.结合“何大学问”生活经历说一说他的外号的由来。(3分)
2.从选段的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3.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3分)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
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
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
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
4.刘绍棠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代表,语言独具特色,下列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2分)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3分)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蒲柳人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纤夫(
)
zhàn(
)裂
驾驭(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2分)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照应前文“_________”一词。(2分)
【答案】
(1)qiàn
绽
yù
(2)摆度船
摆渡船
(3)C
(4)侧面
不依不饶
2.下列语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2分)
A.明天在新街口活动,你是坐地铁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B.写研究性文章和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在文学的熏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清冽
幽香
醇厚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醇厚
幽香
清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B.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
C.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解析】D.有误。“天伦之乐”指骨肉亲情的乐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十六岁的武亦姝能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的宝座,靠的是对古诗文的真心热爱、潜心记诵、丰厚积累取得的。
B.“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C.为了避免学校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校园安全制度。
D.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解析】C.本句并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而是比喻(把纤夫比作元宵)和夸张。故选C。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
B.③④⑤⑥②①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⑥①④③②
8.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是外貌描写。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是动作描写。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是语言描写。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是语言描写。
【解析】D是心理描写。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本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等。
B.《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10.九年级(1)班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准备制作一本班史,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1)为了更好地完成班史,有三个工作组招募贤才,请从备选中任选一个,根据示例写出工作内容和入选要求。(3分)
示例:文字编写组——负责文字稿件的统筹和编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
备选:资料收集组、设计制作组
示例一:资料收集组——负责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和信息筛选整合能力。
示例二:设计制作组——负责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绘制及排版印刷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绘画能力,同时有较好的审美能力。
(2)根据下面树状图的提示,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专题栏目。(3分)
示例:班级大事记 美的瞬间 师恩难忘 荣誉殿堂(写出三个,符合题意即可)?
(3)下面是班史卷首语中的一部分文字,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4分)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就像一条条小溪,让自己流入江河,汇入班集体这个海洋。【甲】通过这三年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奋斗。【乙】我们这一条条小溪,在流淌的过程中,即使会有石头的阻碍,会有水草的拦截,但是我们绝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因为我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我们时刻准备接受挑战,为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努力。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删去“ 通过(或:让)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 即使 ”改为“ 虽然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①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②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③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A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⑤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⑥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B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刘绍棠《蒲柳人家》)
1.结合“何大学问”生活经历说一说他的外号的由来。(3分)
他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给牲口贩子赶马,这些经历使他见多识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2.从选段的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好说大话,爱虚荣,讲排场,摆阔气,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会执着地追求。他追求文明进步,向往美好生活。
3.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D
)(3分)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
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
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
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
【解析】可从选文最后一段“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中找到相关的词语“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
4.刘绍棠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代表,语言独具特色,下列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3分)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2分)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
(2)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
(3)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3分)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1)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
(3)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5.“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4分)
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
还涉及到的人物: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
社会环境是: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中标记)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圈点勾画批注)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线索人物):
运河人民: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______和______,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_____小说和______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______,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______,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节选)刘绍棠
?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
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
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刘绍棠(18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代表作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他是继孙梨之后“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他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蒲柳人家,这里指的是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前两节。发表于1980年,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枝,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文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相关介绍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
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高超
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
、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
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本文是什么文体?
小说(中篇小说节选)
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整体感知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1936年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纤夫和船老板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何满子
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引出何满子的故事
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
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
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
何满子盼救星
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是七月天。
“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
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环境描写
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第1部分
(1—14)
第2部分
(15—35)
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划分层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内容解读
●点我视频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何满子
人物分析---何满子
外貌描写
人物形象
“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4)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5)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12)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22)
贪玩
倔强
聪慧灵秀
顽皮、可爱
☆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23—24)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
贪玩、淘气
孝顺
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他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
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
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一丈青大娘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身强力壮,勤劳能干
外貌描写
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一丈青大娘
细节描写
一丈青大娘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7)
☆“小祖宗儿!”(12)
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语言描写
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一丈青大娘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脾气火爆,干脆利落
动作描写
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何大学问
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①路遇文庙烧高香;
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
③赶马差点丧命。
何大学问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外貌描写
何大学问
突出了何大学问高大壮实、精神抖擞的特点。
何大学问的经历—(第17段)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何大学问
细节描写
身手不凡,见识广博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18)
☆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19)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20)
动作描写
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渴求知识。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语言描写
一个爱国的朴实农民
何大学问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承上启下
蒲柳人家
一丈青大娘
慷慨豁达
泼辣大胆
刚正不阿
何大学问
口苦心甜
民族风派
侠胆义肝
仗义轻财
爱打抱不平
疼爱孙儿
人物形象小结
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语言品析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这段话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写作特色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
并且说一说为什么
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
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
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
民热情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
胆相照、扶危济困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本课小结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这个“救命星”是谁呢?后文写的是什么事?
欲知后事如何,
请看《蒲柳人家》全文。
拓展延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蒲柳人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情节发展的过程。
2.圈点勾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细品味作品中大量的口语和俗语,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代作家刘绍棠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蒲柳人家》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
2.蒲柳。
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标题采用借代手法,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乡土文学及作者相关情况。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然后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梳理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多处采用倒叙及插叙手法,请你勾画出来。
(4)试着说一说本文的乡土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预习检测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gǎn(
)面杖
戏xuè(
)
yán(
)席
荣yīng(
)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賸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她有着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5.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答案:(1)外貌?
(2)动作
?(3)语言?
(4)心理
6.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组: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明确:A.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第二组: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明确:A.用了口语和俗语,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文体?
明确:小说(中篇小说节选)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2节。
2.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明确:1936年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还涉及到哪些人物?
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的人物: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4.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引出何满子的故事→引出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故事→引出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解释何满子被栓的原因→何满子盼救星
5.环境描写:本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别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自然环境是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社会环境是抗日战争前。从文中的“那一年是1936年”“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可以看出来。
6.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简略得知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7.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二、内容解读
1.读文章,说说文章开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1)
2.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爷爷外出被扣,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何满子身上。(31—33)
三、人物形象
(一)人物分析---何满子
1.找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读一读。
明确: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一交立夏就光屁股”,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
3.找出文中体现何满子性格特征的句子。
明确:☆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4)→贪玩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5)→倔强
☆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12)→顽皮、可爱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22)→聪慧灵秀
☆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23—24)→贪玩、淘气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孝顺
4.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人物分析---一丈青大娘
1.“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写一丈青大娘“一双大脚”有什么文化内涵?单单是表现她脚大吗?
明确: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封建礼法约束的人。这和她“一丈青”的外号是一致的。
3.跳读课文第一部分,整理一丈青大娘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②力敌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③何满子与奶奶捉迷藏。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一丈青大娘?写出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身强力壮,勤劳能干
语言描写: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7)
☆“小祖宗儿!”(12)→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溺爱孙儿,口苦心甜
动作描写: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脾气火爆,干脆利落
(三)人物分析---何大学问
1.为什么叫爷爷“何大学问”?
明确:☆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19)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19)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整理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断。
明确:①路遇文庙烧高香;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③赶马差点丧命。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何大学问?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貌描写: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突出了何大学问高大壮实、精神抖擞的特点。
细节描写:何大学问的经历—(第17段)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
☆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身手不凡,见识广博
动作描写: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18)
☆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19)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20)→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渴求知识。
语言描写: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一个爱国的朴实农民
4.片段赏析。
阅读“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2)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明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3)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明确: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4)选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5.人物形象小结。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热情正直、淳厚朴实。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扶危济困、赤诚相见。
6.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交流点拨】
生甲:我喜欢一丈青,因为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率真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对孙子更是呵护备至,百般迁就。
生乙: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丙: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四、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明确:这段话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五、写作特色
1.语言独具特色。
(1)本文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凝练、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2)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例如,“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4)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采用倒叙手法,中间多用插叙。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伏大晌午”时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然后一步步解开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突出重点,使行文自然流畅。例如,为了照应一丈青大娘“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泼辣刚直、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又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3.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例如,“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儿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例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
(3)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例如,“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像一丈青大娘他们这样的一家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交流】
生甲: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很顽皮却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这样想。
生乙: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
生丙: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课后导练】
阅读小说《蒲柳人家》节选,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
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
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阅读链接】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古典文学名著
《水浒》,用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一丈青大娘和鲁达两个人物性格特点中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5.《蒲柳人家》的创作借鉴了《水浒》等传统
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结合这两段选文,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答案: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都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有正义感的特点。
共同点①描写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引人入胜。②语言风格以口语为主,结合书面语,给小说增添了诙谐幽默的色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