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之《石壕吏》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之《石壕吏》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7 12:40: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语文八下《石壕吏》校本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戍(
)   老妪(
)   幽咽(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三男邺城戍   戍:___________
(2)死者长已矣   已:___________
(3)如闻泣幽咽   幽咽:___________
3.杜甫(712年—770年),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诗歌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石壕吏》中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完成5-7题。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6.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恰似,正如。
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8.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自河南经乱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
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①散作九秋②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辞根:草木离开根部。②九秋:秋天。
10.对本首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反映了战乱年代中家人离散的痛苦现实。
B.本诗揭露了田园荒芜,百姓挨饿受冻的社会现实。
C.本诗嘲讽了朝廷的腐败无能,以至于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D.本诗表达了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11.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出了战乱年代时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请分析“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诗歌尾联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shù


2.(1)防守(2)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3)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4.(1)老妪力虽衰
(2)如闻泣幽咽
(3)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4)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5.
A【解析】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
6.“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7.对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的痛恨,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示例:“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9.示例: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10.A【解析】
此诗写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
B.“百姓挨饿受冻”说法错误。C.“嘲讽了朝廷的腐败无能”说法错误。D.“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思乡之情”说法错误。故选A。
11.“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孤单的诗人夜深难寐,举头渴望宁静夜空中的明亮孤月,联想到家人的处境,此时彼地流离的姊妹兄弟一定都在默默的流泪,共同把家乡思念,共同把亲人思念,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仅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现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12.采用移情手法,在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将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13.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