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7 12: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时间的脚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掸子(dǎn)  
沙砾(lè)  
倾斜(qīng)  
锲而不舍(qiè)
B.踪迹(zōng)
山麓(lù)
沟壑(hè)
楔形文字(xiē)
C.粗糙(cāo)
龟裂(guī)
裂缝(fènɡ)
偷偷摸摸(mō)
D.腐蚀(shí)
崩落(bēn)
孔隙(xì)
目空一切(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覆盖  
装制  
低洼  
海枯石烂
B.胶结
琥珀
沉淀
无时无刻
C.边缘
包裹
消逝
悬涯绝壁
D.帷慕
钟鼎
填充
奇形怪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B.王教授当年在德州住的时间很短,谈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C.三月的大洋湾,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面。
(     )
(2)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     )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
(4)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     )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当时间变得越发宝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就显得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②①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6.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D.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捕捉”地震的野外实验室
①2018年5月12日,我国启动了一项计划——在横跨川滇等地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个巨大的地震科学实验场,希望通过野外大规模的实时观测,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推算地震孕育规律。该地震科学实验场是目前国际上唯一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实验场。
②川滇地区位于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东缘,邻近“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有压缩、剪切、拉张各类断裂系统,既有板缘地震,也有板内地震。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强烈变形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是开展地震科学实验的理想场所。建设地震科学实验场,就像在川滇地区布下一张“网”。这张“网”的网格由地震台站、井下观测台阵等构成,用来“捕捉”地下极其细微的变化。
③地震科学实验场是地震科技的野外实验室,其任务是针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致灾各环节的科学问题,特别是那些需要以“判定性实验”解决的科学问题,用高分辨率部署、高端配置、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开展野外观测实验,同时对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新技术系统进行现场实验和系统测试,对科技含量较高的防震减灾实际应用进行试点。
④地震科学实验场包含4个目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
⑤“透明地壳”是开展对地下结构的探查,尤其是主要地震带的深浅结构和断层活动习性,为的是把地下搞清楚。地震被认为是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其密度、磁性、电阻率以及地震波穿过时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存在差异。通过观测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速变化,就可以获得地球内部结构图像,其原理与医学中的CT成像类似。
⑥“解剖地震”是对已发生的地震进行详细解剖,对典型强震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建立科学样本。专家认为,通过“解剖地震”,有望提出和发展适用于中国大陆强震发生的机制和模型,并为世界上其他大陆内部地震多发国家提供借鉴。
⑦地震发生后,要把损失降至最低,就需要了解地面建筑结构特点,加强抗震能力设计。“韧性城乡”是想通过对地震震源破裂、地震波传播等情况进行模拟,为建筑物、工程等设计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⑧震情信息的尽快传播对防震防灾意义重大。“智慧服务”就是为了提高地震信息服务水平。我国将构建地震科学大数据中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地震信息快速传递给公众。
⑨目前,地震科学实验场在研究的项目近60个,新增观测站360个。未来3年,地震科学实验场将建成多口数百米至1
000米的地震井下观测台阵,探索开展数千米深井观测实验和穿透地震活动断层的科学钻探,以获取更丰富的地下结构和介质观测数据。
(选自《中国剪报》2019年5月24日)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5分)
?
?
?
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2分)
?
?
9.文中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
?
10.文中画线句子中“唯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
?
11.文中第⑤段至第⑧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
?
?
参考答案
1.解析:
B A项,“砾”应读“lì”;C项,“龟”应读“jūn”;D项,“崩”应读“bēng”。
2.解析:
B A项,“装制”应为“装置”;C项,“悬涯绝壁”应为“悬崖绝壁”;D项,“帷慕”应为“帷幕”。
3.解析:
C “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不能用于形容游人。
4.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结合句子辨别即可。
【答案】
(1)打比方 (2)作比较 (3)列数字 (4)举例子
5.解析:
D 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的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找出引用诗句与所给句子之间的联系。
6.解析:
D 该作品的字体是行书,A、B、C三项的叙述都符合行书的特点,D项的叙述是关于楷书字体的。
7.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讲,事物说明文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或者涵盖了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其开头或结尾的总括性语句中。而说明的内容,一般要结合各段的中心句概括梳理。
【答案】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震科学实验场。是从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选择建在川滇地区的缘由、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任务、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目标、地震科学实验场目前的规模及前景等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有:点明文题,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
【答案】
引出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9.列数字。通过列数字说明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研究的项目多,地震井下观测台阵的观测深
度深。
10.不能删去。“唯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的;独一无二的”,说明该地震科学实验场是国际上仅有的一个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实验场,如果去掉,就说明当前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实验场不止一个,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唯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各段的段意,从相邻段落之间的关系或段中每层之间的关系上揣摩分析能否调换。尤其要注意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否存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是否与前后文相照应,等等。通过阅读,我们发现⑤~⑧段与第④段照应,且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调换。
【答案】
不能调换。⑤~⑧段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加以排列的,调换后,不仅不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习惯,也与第④段不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