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建模阅读:一文多题法之古代人物传记(皇考)
【选文】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
【题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 ?旧的??? )??????? (2)彭城王义康秉政 ( ?执掌??? )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相拒四十余日( B??? )
A.拒绝 ???B.抵御?? ?C.占据? ?D.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C? )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
A、为建威府参军???? 必为所屠
B、皇考即据之???? 何轻敌之甚
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 以大斧搥其后
D、乃焚营退?? 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
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B? )
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B、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C、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武干等人之下。
D、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
5、为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3分)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
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1分)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1分)事情己经很危险紧急了,(1分)如果再表示软弱,(1分)一定被他们屠杀,(1分)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1分)
?
7、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4分)
1通过宋文帝两次下诏书欲提拔萧承之,(1分)从侧面表现(1分)其治理(和守战)才能(1分)与忠诚勇猛(1分)。
?
8、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有勇有谋? 刚直不阿
?
9、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
能够知己知彼;懂得虚虚实实的军事思想;胆大果敢。
?
10、第②段如何塑造萧承之的形象,请对此加以分析。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萧承之有勇有谋;通过属下的进谏与宋文帝的评价从侧面突出萧承之的军事才能。
?
11、作者对传主萧承之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对此加以评析。
作者称赞萧承之才能与功绩;惋惜他不被重用。作者与传主是父子关系,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必然的,能为国为百姓作出贡献,未必在意被授予重大官职。
?
?
12、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作用。
写族人与刺史赏识器重萧承之,侧面表现他志向富强远大,才能出众,为下文叙述他的功业作铺垫。
?
13、第②③段分别写萧承之防守济南城与平定梁州,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防守济南采用摆空城疑兵之计,因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较大;
平定梁州时,采用轻装前行,英勇抗击,因为深入敌营,贵在神速。
?
14、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
(1)奉命前进,冒险深入,抵抗时日长,艰苦战斗。
(2)面对敌情,果断采取应对措施。
?
15、实词积累
(萧)皇考少才力过人。宗人并见知重(赏识,器重)。为参军,善于绥抚(安抚)。元嘉七年,虏(敌人)寇(侵犯)济南,皇考使偃兵(放下兵器,停战)开城门。虏疑有伏兵,遂引(退却)去。宋文帝手书曰:“今拟(打算)为兖州刺史,檀征②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旧的)故(交情),事遂寝(停止)。氐帅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逃跑),皇考轻军前行,引(率领)军与对垒,相去(距离)二里,大破(战败)之。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冒着)险深入,全军屡克(战胜),奋(发扬)其忠果,可(可以)龙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执掌)政,皇考不附(依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