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番禺区模拟)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 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2.(2020春?罗湖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空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B.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SO2、CO2、NO2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3.(2019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A.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4.(2020春?安丘市期中)小强同学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较快地产生氧气
B.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
C.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
D.完全反应后残留固体为氯化钾、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5.(2020春?皇姑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钾 D.双氧水
6.(2020?广东模拟)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出现的现象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7.(2019秋?榕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可以表示(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MnO2的质量
C.生成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8.(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是氯酸钾
B.反应所用时间较长是高锰酸钾
C.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
D.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氧气质量增加
9.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发生的反应为2KClO3 2KCl+3O2↑.现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是( )
生成O2的体积
B.生成KCl的质量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10.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11.(2019秋?广东月考)双氧水就是过氧化氢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易分解生成氧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氧水是纯净物
B.双氧水常用作氧化剂所以具有氧化性
C.双氧水常用作实验室制氧气
D.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12.(2019秋?点军区校级期中)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通电使水分解 B.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氯酸钾加热分解
13.(2019秋?安定区期中)在一定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下列的坐标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17秋?蓬江区期末)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15.(2019秋?宝安区校级月考)从安全、节能、环保、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用水电解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6.(2018?舟山)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7.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有关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气体的各种方法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主要原因是防止添加液体时液体飞溅
D.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是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
18.过氧化氢(H2O2)是常用的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如Mn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可用这种方法制取少量的氧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
B.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启普发生器
C.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装置
D.过氧化氢(H2O2)中氧原子数比水(H2O)中氧原子数多
19.(2018秋?金坛区月考)下列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20.某次实验需要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含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收集方法合理的是( )
A.集气瓶内装容积的水
B.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容积处
C.集气瓶内装容积的水
D.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容积处
21.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 )
A、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22.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可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和 ② B.②和 ③ C.①和 ④ D.①和 ⑤
23.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是否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4.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出氧气在竹子中气体含量约为10%.以下检验竹子中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闻气味的方法检验
25.(2020?白云区二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
②把导管移出水面;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④熄灭酒精灯;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④②
26.(2020?肥城市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7.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1)撤去酒精灯并熄灭(2)从水槽里移出导管(3)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4)清洗仪器放回
A.(1)(3)(2)(4) B.(3)(2)(4)(1)
C.(2)(1)(3)(4) D.(1)(2)(3)(4)
28.(2019秋?宝安区期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D.导管口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含有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29.(2019?江西)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30.(2020?东莞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31.(2019秋?山西期末)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2020春?泰山区期末)“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 NiFe2O4 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二.填空题
33.(1)简要说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
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取下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 ;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 。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①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 (填“>”“<”或“=”)10mL。
②熄灭酒精灯时的正确做法是 。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 ;
②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4.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记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取出集气瓶;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
(2)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3)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原因是 。
(4)步骤⑥取出集气瓶时,要先 盖好,再取出 (填“正、倒”)放在桌面上。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
35.指出下列加热高锰酸钾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四.解答题
36.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下:
(1)空气中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
(2)净化装置除去了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 :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蒸气
(3)液态空气蒸发分离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
37.(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C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基本反应类型是 。
(2) 途径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进行分离。
(3)为了使 A、F 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写化学式),起 作用。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38.(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为收集30mL氧气,小明开展了如下实验:
Ⅰ.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取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锥形瓶中,取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
Ⅲ.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Ⅳ.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制取并收集氧气。
Ⅴ.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 。
(3)收集氧气时,如果俯视读数,则收集结果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mL。
(4)二氧化锰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原因是 。
39.化学离不开实验,正确规范的操作是成功的保障.请分析造成下列不良后果的原因.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现集气瓶炸裂了.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后,发现试管破裂了
(4)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后,小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没有复燃. .
40.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10.0 g
330℃ 100 mL t1
② 10.0 g CuO 1.5 g 330℃ 100 mL t2
③ 10.0 g MnO2 1.5 g 330℃ 100 mL t3
④ 10.0 g MnO2 g 380℃ 100 mL t4
(1)若t1>t2,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和 不变。
(2)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 因素有关。
2020年秋氧气的制取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2020?番禺区模拟)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 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A.根据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物来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因为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说法正确;
B.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之一,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说法错误;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制备氧气的方法、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空气的组成等,难度不大。
2.(2020春?罗湖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空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B.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SO2、CO2、NO2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物分析;
C、根据工业制氧气方法分析;
D、根据空气体积含量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固定不变,杂质部分随地区不同会有所不同;A错误;
B、CO2是空气中的成分,不会导致空气污染,B错误;
C、业制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C正确;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几个成分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2019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A.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本题运用工业上运用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依据: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
【解答】解: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
故选:D。
【点评】本题从基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入手考查,记忆这类知识要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抓起实质才能永久不忘。
4.(2020春?安丘市期中)小强同学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较快地产生氧气
B.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
C.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
D.完全反应后残留固体为氯化钾、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单纯加热氯酸钾相比,质量增加,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观察选项可知C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反应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1春?皇姑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钾 D.双氧水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及常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能;
B.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故B能;
C.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C不能;
D.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物水和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简单,掌握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可顺利解答。
6.(2020?广东模拟)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出现的现象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9秋?榕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y可以表示(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MnO2的质量
C.生成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专题】13D:元素化合物知识型;521:空气与水.
【答案】A
【分析】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
故选:A。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8.(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是氯酸钾
B.反应所用时间较长是高锰酸钾
C.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
D.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氧气质量增加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从图象上可看出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产生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从图象的转折点可以看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多分析解答。
【解答】解: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B.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C.观察图示可知,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故正确;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属结合图象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9.(2018秋?南平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发生的反应为2KClO3 2KCl+3O2↑.现取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进行加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是( )
A.生成O2的体积 B.生成KCl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KCl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错误;
C、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故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固体中MnO2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10.(2018秋?龙凤区校级期末)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①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中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中表示: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④中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A、根据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B、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解答;
C、根据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原理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氧气,直到反应结束,不再发生变化,为一定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C、KMnO4制取氧气时,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为0,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氧气,反应不停止,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反应原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2019秋?广东月考)双氧水就是过氧化氢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易分解生成氧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氧水是纯净物
B.双氧水常用作氧化剂所以具有氧化性
C.双氧水常用作实验室制氧气
D.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A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双氧水就是过氧化氢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双氧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B、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具有氧化性,故说法正确;
C、双氧水易分解生成氧气,故说法正确;
D、双氧水易分解生成氧气,化学性质不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可解答。
12.(2019秋?点军区校级期中)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通电使水分解 B.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氯酸钾加热分解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B
【分析】结合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通电使水分解,要消耗电能,不节能,且生成两种气体使收集的气体不纯,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分析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考查了学生分析、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难度不大.
13.(2019秋?安定区期中)在一定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下列的坐标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根据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根据反应的情况分析反应前后各量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错误。
B、此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象应是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有关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考查,能够根据反应的情况结合坐标分析各种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会读懂坐标的起点、转折点、变化趋势等.
14.(2017秋?蓬江区期末)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考虑,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质量大;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据此答题。
【解答】解:2KClO32KCl+3O2↑
149 96
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完全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图象,确定正确答案的能力。
15.(2019秋?宝安区校级月考)从安全、节能、环保、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
A.用水电解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B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的是很多的,一是看反应条件,如通电、加热操作比较麻烦.也不节能;二是看反应物用量要经济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电使水分解,要消耗电能,不节能,且生成两种气体使收集的气体不纯,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即可进行,节能,简便,生成水,无污染,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加热分解,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不简便,不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属于实验方案的选取,关键是要从操作是否简单、安全,生成物是否会有污染、反应物是否经济等多角度去综合考虑,考查了学生分析、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难度不大.
16.(2018?舟山)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
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A、图中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B、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滴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装置能控制15%的H2O2溶液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12秋?宝安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有关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气体的各种方法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主要原因是防止添加液体时液体飞溅
D.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是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D
【分析】A、根据该装置适合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实验进行分析;
B、根据产生了气体,所以锥形瓶中的压强明显比外界要高进行分析;
C、根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以下,主要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进行分析;
D、根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以下,主要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进行分析。
【解答】解:A、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不能用该反应装置,故A错误;
B、由于装置内生成了气体,压强增大,所以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不相等,故B错误;
C、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以下,主要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故C错误;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以下,主要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此装置的特点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反应原理。
18.过氧化氢(H2O2)是常用的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如Mn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可用这种方法制取少量的氧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
B.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启普发生器
C.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可采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装置
D.过氧化氢(H2O2)中氧原子数比水(H2O)中氧原子数多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A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是粉末状固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气可采用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故A正确;
B、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所以用过氧化氢(H2O2)来制氧气不可采用启普发生器,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首先应该说过氧化氢分子、水分子,再次,两种的量不能确定,所以氧原子的个数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9.(2018秋?金坛区月考)下列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B
【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A、这样收集的气体是混合气体,故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氧气从长管进,短管出,故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导气管伸入瓶内应该是一长一短,故错误;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导气管伸入瓶内应该是一长一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20.(2018秋?东莞市校级月考)某次实验需要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含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收集方法合理的是( )
A.集气瓶内装容积的水
B.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容积处
C.集气瓶内装容积的水
D.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容积处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C
【分析】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集一瓶含体积空气的氧气时,集气瓶容积的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
故选:C。
【点评】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21.(2017秋?和平县校级月考)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 )
A、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集气瓶中装入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A.A B.B C.C D.D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B
【分析】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
【解答】解: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A错;
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B正确;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错;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收集气体时只要是想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应该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无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
22.(2016秋?东莞市月考)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可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和 ② B.②和 ③ C.①和 ④ D.①和 ⑤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D
【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解答】解: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故选:D。
【点评】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23.(2018秋?廉江市校级期末)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是否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 )
A.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B
【分析】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验满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2016秋?东营区校级期中)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出氧气在竹子中气体含量约为10%.以下检验竹子中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闻气味的方法检验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物质和方法。
【解答】解:A、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方法错误;
B、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竹子中氧气含量约为10%,氧气的浓度太小,不会使木条复燃,故方法不可行;
C、可用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竹子中含有氧气,故正确;
D、氧气没有气味,故方法不可行;
故选:C。
【点评】依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来检验氧气。
25.(2020?白云区二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
②把导管移出水面;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④熄灭酒精灯;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⑤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④②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B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①③②④。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0?肥城市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专题】122:实验性简答题.
【答案】D
【分析】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再更换仪器;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即进行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刚开始冒出的气体为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27.(2019秋?梅县区期中)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1)撤去酒精灯并熄灭
(2)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3)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4)清洗仪器放回
A.(1)(3)(2)(4) B.(3)(2)(4)(1)
C.(2)(1)(3)(4) D.(1)(2)(3)(4)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C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收集完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再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清洗仪器放回,故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2)(1)(3)(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2019秋?宝安区期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D.导管口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含有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B
【分析】A、根据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解答;
B、根据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解答;
C、根据给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解答;
【解答】解:
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做法正确;
B、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做法错误;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做法正确;
D、管口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含有试管内原有的空气,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重在考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29.(2019?江西)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A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B错误;
C.收集满氧气后要先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再拿出水面,故C错误;
D.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2020?东莞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D.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锰也可以作其它物质反应的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加入二氧化锰不能增大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2019秋?山西期末)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所以根据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解答】解: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由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氯酸钾的质量少,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少,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32.(2020春?泰山区期末)“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NiFe2O4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 NiFe2O4 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答案】C
【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捕捉,在题干中题目特别强调亚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据此结合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神舟八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说明NiFe2O4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没有说是和二氧化碳反应,故NiFe2O4可能不是反应物;NiFe2O4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NiFe2O4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催化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3.(2018秋?廉江市月考)(1)简要说明下列操作的主要目的
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取下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 防止污染药品 ;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向着手心而不是向下,其目的是 防止腐蚀标签 。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
①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 < (填“>”“<”或“=”)10mL。
②熄灭酒精灯时的正确做法是 用灯帽盖灭 。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 漏气,导致氧气逸出,收集不到氧气 ;
②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有利于气体导出 ;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与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取下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上,其目的是防止污染药品;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为防止腐蚀标签,标签应向着手心而不是向下;故填:防止污染药品;防止腐蚀标签;
(2)①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若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填:<;
②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故填:用灯帽盖灭;
(3)①①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防止装置漏气,导致氧气逸出,收集不到氧气;
②伸入制氧气的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生成的气体不易导出;故填:有利于气体导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4.(2018秋?廉江市期末)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记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取出集气瓶;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A ;
(2)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冒气泡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橡皮塞没有塞紧 ;
(3)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原因是 ③⑤ 。
(4)步骤⑥取出集气瓶时,要先 在水面下 盖好,再取出 正 (填“正、倒”)放在桌面上。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铁架台上三个旋钮的不同作用进行调整试管的高度;
(2)根据实验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漏气的原因进行解答;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
(5)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铁架台上三个旋钮的不同作用,A是调节试管的高度的,B是调节试管离铁架台的杆的距离的,C是调节夹持试管的位置的,依据图示可知A可以调节试管的整个高度,故选A;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装置无破损,加热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则可能造成的原因是:漏气(可能是试管口的橡皮塞没有塞紧);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可知题中步骤:③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⑤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正确的方法是:③集气瓶底部不能出现气泡;⑤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故答案为:③⑤;
(4)步骤⑥取出集气瓶时,要先在水面下盖好,再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5)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A;
(2)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冒气泡;橡皮塞没有塞紧;
(3)③⑤;
(4)在水面下;正;
(5)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氧气的制取的装置,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5.(2018秋?廉江市月考)指出下列加热高锰酸钾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错误 试管的底部用内焰加热 改正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
(2)错误 试管口朝上倾斜 改正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3)错误 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 改正 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
(4)错误 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改正 把导管的末端伸入集气瓶底 。
(5)错误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改正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依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作答。
【解答】解:图示中,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改用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是错误的,应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内的导管过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应刚好露出橡皮塞即可;收集气体时的导管伸入集气瓶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试管口没有塞一棉花团,这样会导致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故答案为:(1)试管的底部用内焰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4)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把导管的末端伸入集气瓶底;
(5)试管口没有放棉花;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点评】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
四.解答题(共5小题)
36.(2018秋?东莞市校级月考)分离空气可以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下:
(1)空气中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
(2)净化装置除去了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 ④⑤ :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蒸气
(3)液态空气蒸发分离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 沸点 不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解:(1)空气中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
(2)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净化装置除去了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液态空气蒸发分离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故填:(1)78%;(2)④⑤;(3)沸点。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等即可顺利。
37.(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C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2H2O2H2↑+O2↑ ,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2) D 途径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沸点 不同进行分离。
(3)为了使 A、F 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MnO2 (写化学式),起 催化 作用。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A (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来分析;
(4)根据制备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方法C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2O2H2↑+O2↑;分解反应
(2)途径D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了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D;沸点;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和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填:MnO2;催化;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产物处理氧气之外是水,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故填: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制备原理以及物理变化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2019秋?东莞市校级月考)为收集30mL氧气,小明开展了如下实验:
Ⅰ.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取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锥形瓶中,取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
Ⅲ.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Ⅳ.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制取并收集氧气。
Ⅴ.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
(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 排水法 。
(3)收集氧气时,如果俯视读数,则收集结果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mL。
(4)二氧化锰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收集氧气的方法来分析;
(3)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锰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
(2)图示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故填:排水法;
(3)图示操作收集氧气时,如果俯视读数,则收集结果大于30mL.故填:大于;
(4)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可回收再利用;故填: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39.(2012秋?深圳校级期中)化学离不开实验,正确规范的操作是成功的保障.请分析造成下列不良后果的原因.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现集气瓶炸裂了. 集气瓶底未铺少量细沙或盛少量水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后,发现试管破裂了 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
(4)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后,小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没有复燃. 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 .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2)根据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等进行分析;
(4)根据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会复燃的可能原因有:装置不严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等解答.
【解答】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高锰酸钾顺着导管进入水槽,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故水槽水变成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填: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2)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水,瓶底炸裂说明预先没有盛少量水或垫一层细沙;
故答案为:集气瓶底未铺少量细沙或盛少量水
(3)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
(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会复燃的可能原因有:装置不严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等;故答案为: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
答案:
(1)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2)集气瓶底未铺少量细沙或盛少量水
(3)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
(4)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就收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准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要加强理解.
40.(2019秋?东莞市期中)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10.0 g
330℃ 100 mL t1
② 10.0 g CuO 1.5 g 330℃ 100 mL t2
③ 10.0 g MnO2 1.5 g 330℃ 100 mL t3
④ 10.0 g MnO2 1.5 g 380℃ 100 mL t4
(1)若t1>t2,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化学性质 和 质量 不变。
(2)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1.5 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 接触面积 因素有关。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探究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是否概念;故填:化学性质;质量;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1.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填:1.5;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即接触面积)有关;故填:接触面积。
【点评】本题是对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探究,明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并通过表格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