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20: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对于本课的表述只有一句话: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标内容从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及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基本状况,属于单纯的历史线索的梳理,侧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结合专门的货币发展史及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题来看,对于货币的考察绝不仅限于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所以,对课标的理解应该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货币制度演变的历史动因是什么,货币制度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什么,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跟世界形势、世界格局有什么联系。第三,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尤其是现代中国的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货币体系由什么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中的第1课。
本课之前是两段单元引言文字,总述了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背景下货币与税收政策的发展,及单元课标任务。
本课内容除了正文部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两部分之外,还包括“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研究与拓展”等辅助材料,内容丰富。
本课需要重点弄明白的问题有两个:
选择性必修一重点讲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货币与赋税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经济问题。所以,为什么要把本单元放到选择性必修一而不是选择性必修二来学习。
本课总共只有两目内容,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部分似乎没有联系,是并列关系。但只要想一想就会明白中国货币肯定会跟世界货币体系发生联系,所以,这种联系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参上也已经进行了说明。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外历史,每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赋税制度比较合理的时候,都会促进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货币和赋税制度往往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导致国家灭亡。所以,本节课主要突出的就是货币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职能。
对于第二个问题,只要把世界货币发展的时间线索适当延长就会发现中西方之间的联系。教材只从19世纪金本位制的确立讲起,其实在金本位制之前,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的货币就是白银。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美洲开采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沿着新的贸易通道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导致中国在明代中后期以后,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比较清楚了。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的是高二选择历史科目的学生,他们要参加历史等级性考试,即历史高考。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决不能只教给他们货币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而是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归纳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规律,还要更进一步,利用丰富的史料设计更有深度的探究问题,让他们能够通过联系国内、国际形势,找到事物发展背后的原因、背景,总结自己的观点。
所以,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好在,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时候,对中国古代、近代货币发展的线索比较清楚,对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世界货币体系形成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新航路的开辟、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大危机,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都已经学习过,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内容构建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目标:
1.研读教材,能说出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形成的过程,总结趋势特点。
2.结合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货币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都如何跟货币发生联系,结合本课所学,增强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中国古代的货币使用情况,尤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
??2.中国近现代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和人民币的诞生;
??3.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4.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尤其是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商君书·弱民》篇里的一段材料,引出本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商君书·弱民》:“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本单元的出发点:突出货币、赋税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国家治理功能。
二、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趋势
通过梳理古代货币演变历程,让学会归纳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学生归纳概括: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
教师点拨指导: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古代货币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铜钱一直是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态,长期使用。
然后,补充教材上并未涉及的汉代五铢钱,让学生感受铜钱在历史上的作用。
本环节第二个重点是明代白银货币化,根据材料,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教师点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白银本身的特性 赋税改革的推动
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过渡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日益加快,此时白银正好充当了世界货币的作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虽然教材中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只是从19世纪的金本位制讲起,但当我们把时间线延长,就可以把白银当做世界货币体系的雏形。
然后,通过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间轴,梳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过程。
总结规律:以白银为主的货币体系,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此时的世界霸主是西班牙;
以黄金为主的货币体系,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此时的世界霸主是英国;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实力削弱,美国实力大大增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霸主。
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可以围绕美英两国的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设计一个探究活动:
(三)近现代中国货币走出低谷
过渡语:近代当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黑暗的时代。有人讲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比喻为一个U型,那这个U型的谷底是什么时候?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而过了这个谷底之后,中国社会就呈现出上升趋势。我们看一看之后的中国历史,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从本节课所讲的货币来看,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北洋政府统一币制为银元,南京国民政府又进行了法币改革,再到人民币诞生。
首先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还是通过材料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分析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第二步,再探究人民币的发展过程和作用。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明白人民币虽然诞生去1948年,但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时期都发行过货币,这些根据地时期的货币制度和措施,为后来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再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面临的几次重大挑战,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的稳定对国家、对人民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历史的发展反复证明:货币体系的形成不是单一的历史进程,它与当时的国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建立新的货币体系任重道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古今中外都有。教师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组织教学,精选内容,理清线索,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
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发挥和和学生的表现来看,本节课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把握能力非常高,如果没有系统的专业的知识储备,教师很难讲中国和世界货币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一是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再复习一遍,二是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
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好,才能上好这节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