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
①没收地主土地 ②保存富农经济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④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共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 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
C. 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 表明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
3.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④③①
C. ②⑤③①④ D. ⑤②④③①
5.某同学在历史归类复习中将如下图片归为一类,他的归类标准是( )
时间 B. 影响
C. 性质 D. 地点
6.下列历史事件及其意义,不相符的是( )
A. 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D. 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7.以下诗句中,表现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千里挥师大别行,中原逐鹿任纵横
C. 徐州淮海战中心,西到商丘至海州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 日本无条件投降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9.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10.“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 )
沈阳解放 B. 徐州解放
C. 北平解放 D. 南京解放
11..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 解放沈阳 B. 解放南京
C. 解放北平 D. 抗美援朝
1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解放战争在祖国大陆的胜利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二.填空题: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 政策改为 的土
地政策。
15.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1947年刘伯承、邓
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6.1949年初, 和平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
的统治。
三、材料解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拒不交纳。
——中国共产党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的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内容的实施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请回答:
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时间及重要意义如何?
材料二中的“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CABD 6.DBDAC 11.BCA
二.填空题:
14.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5.《中国土地法大纲》千里挺进大别山 16.北平 南京
三.材料解析题:
17.(1)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3)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8.(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
意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