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在北京宣武门外松筠庵,一大批举子大集,人人脸上都透着怒意,一番痛骂之后,人们在一份奏折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此文一万八千言,是广东南海人一夜之间写就。”这段话描述的历史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百日维新的失败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3.“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向敌人学习”指的是十九世纪末的(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末,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式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这里的“他们”主张( )
A. 民主科学是潮流
B.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 祖宗之法不可变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列强侵略势力可以深入中国腹地
D. 战后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6“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与材料联系最直接的事件是:( )
甲午海战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D. 瓜分狂潮
7.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时序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 A B. B C. C D. D
8.“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不包括 ( )
A.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9.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办下列报刊杂志的政治派别是:( )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立宪派
10.在戊戌变法的措施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直接有利的一项是( )
A.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B.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训练新式军队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C. 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
①顽固派竭力反对变法 ②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③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④袁世凯选择支持慈禧太后和顽固派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戊戌变法引发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产生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的觉醒。以下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人们开始学习西方科技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激发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
D. 人们开始接受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
二、材料解析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个阶级的要求?1898年,康有为等人领导了哪一运动?
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这次变法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时间是哪一年?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中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ABBD 6.BADBD 11.CDD
二、材料解析题:
14.(1)阶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2)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 (1)戊戌变法 1898年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2)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