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新名词的出现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少数的农民通过各种努力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万元户”已经逐步成为广大农村致富能人的代名词。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实施土地改革政策的结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包产到户激发生产积极性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2.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弊病,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多年来新形成的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它”的实质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调整
C.所有制的变化
D.分配方式的改变
3.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说道:“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发展
( )
A.是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兴起的
B.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果
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企业股份制
D.鼓励企业兼并
5.关于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6.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除港澳台)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试点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所有权发生改变
B.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无疑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10.1991年,山西老字号“双合成”兼并了濒临倒闭的享堂商场,开创了太原市商界“小鱼吃大鱼”之先河,随后对享堂商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建成了双合成享堂生产基地。1997年,双合成作为食品界试点单位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为民营企业。2009年9月,双合成工业园开园,引进多条国内一流生产线,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双合成”的发展趋势体现了( )
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下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材料二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的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额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经济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率先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哪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首钢的经营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首钢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C 2.B
3.C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故选C。
4.B
5.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内容之一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选A。
6.C 7.B 8.C
9.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故选C。
10.D 11.D
12.(1)安徽凤阳小岗村。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变化:首钢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原因: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含义: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3.(1)积极作用: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