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选择题
1.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峻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为此,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表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
A.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
B.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
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
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别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当时哪一错误倾向
( )
A.浮夸风
B.“共产”风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
(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
A.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9.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二、非选择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对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12.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5分)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B 解析:
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个人感情,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A、C、D均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B属于观点,故选B。
6.B 解析: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③④不是共同点。故选B。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7年,A不符合题意。C、D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内实行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刘少奇案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说明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要避免类似事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后,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10.D
11.(1)实质: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工作中心:战略转变前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战略转变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自1958年开始,“左”的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2.示例
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两次会议都明确要进行经济建设,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