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15: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
(  )
A.开展了土地改革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三大改造
D.发动了“大跃进”
2.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  )
农林
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物储
文教
卫生
城市
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广大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来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无条件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青春。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能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
(  )
A.苏联的援助
B.良好的工业基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群众齐心协力
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通过缩减对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来发展工业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践行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6.1949年12月21日,刚刚到达莫斯科不久的毛泽东就去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戳,对随行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  )
A.土地改革时期
B.西藏和平解放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7.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这部宪法
(  )
A.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8.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面的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对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开工建设。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奠基题词,并签发了“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建设“一汽”,从1953年起,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经过三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一汽”终于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
——摘编自梁骁《“共和国长子”生长录: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一汽”诞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
——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这部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5分)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直接读到”。阅读表格并结合备选项,表格中对重工业的投资占到总投资比重的51.68%,可见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B 4.D 
5.C 解析:
“一五”计划与经济市场化无关,A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超过计划的规定,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中共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6.D 7.B
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B。
9.D 10.C
11.(1)状况: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分布: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等。(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2.(1)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一五”计划的推动;举国上下的支持;苏联的援助;“一汽”工人的辛勤努力;东北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
(2)1954年。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示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