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44ppt+视频+教案+评测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44ppt+视频+教案+评测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15:15:59

文档简介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材版本:人教版
八上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请同学们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准备提问。
洋务运动的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战役?
《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导入新课
照片《街头一个相差近百年的对视》,这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照片,它犹如晚清政府和西方国家,明明处于同一时代,在交流与对视中却有如此大的差距。
19世纪的中国,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洋务运动力图自救,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甲午之殇,宣告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近代化探索失败,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日程上来。那就是近代化探索——戊戌变法。
探究新课
本节课我们从三个历史事件,四个篇目来学习。分别是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百日维新,敢叫日月换新天;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愎狂;众说纷纭,救亡启蒙余声响。
我们的课堂是(学生齐念):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我们今天的历史故事就从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八日讲起......这一天,千名学子齐聚北京准备会试,《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子们义愤填膺,开始了公车上书。我们看第一篇章,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一】“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1、阅读课文材料,为“公车上书”这一历史名词,建构框架。
师:我们依次请同学回答问题
生:背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时间、地点,1985年在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在位皇帝,光绪帝;主要内容,拒和、迁都、变法;结果,失败。
师:大家对于公车上书的内容如何理解?拒和指,拒绝同日本议和,迁都指迁都西安,变法指实行资产阶级制度。
2、接下来我们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近代化探索的内容?
师:大家来看这几个图,地主阶级有关的近代化探索是什么?农民阶级?
生:地主阶级是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这个问题预设会有难度,教师讲解)
师: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尽管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但它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命令,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次现代觉醒。上书的内容经辗转传抄,轰动京沪等地,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并没有停下宣传变法的脚步……
3、阅读课文材料,找出维新派人物以及在各地创办的学会、报刊。
师:阅读课文材料,完成问题。
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报刊《国闻报》、《时务报》,组织有强学会、南学会等。
4、材料分析,维新派的观点是什么?
材料一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火山流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潮,地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阙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严复《国闻报》
师:材料分析,维新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生:变法图强,宣传变法。
师:1897年12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我们来看下一篇章。
【二】“百日维新,敢叫日月换新天”
1、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大家会发现一个历史现象,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先后多次上书光绪帝。大家看下面一则材料。
“在运动方法上,康(有为)是从上层社会着手。他知道在中国的政治组织上,君主专制主义已经发达到了极点,一切权都在皇帝手里。倘若皇帝不信服你,随你如何完美的主义,如何高强的本领,终归无所施其技;倘若皇帝信服了你,不知不觉做了你的傀儡,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他向皇帝一次上书不达,就再次,由再次而三次、四次,至于七次,总要使皇帝赏识了他的议论,信服了他的主张,然后罢手。”--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师:康有为懂得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如果想要主张付诸实践就必须要得到皇帝的认可。那么此时的光绪帝处境如何呢?我们看这张图片。
2、说说图中的光绪帝处境如何?你认为光绪帝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此时的光绪帝做出怎样的选择?
生:光绪帝没有实权,慈禧太后操纵着清廷大权;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的大清岌岌可危的国运。挣脱慈禧太后的权力束缚,夺取实权;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百日维新内容、影响。
师:阅读课本P30,将戊戌变法的内容标画出来,并粘贴在对应的表格中。
生:(活动,小组合作,将表格粘贴到黑板上)
师:接下来,我们逐条分析戊戌变法每一条内容打带来的影响。注意小组合作的实效,小组内每个人都要发言,小组长带领,每一条内容的作用都要做好讨论。好,下面我看哪个组讨论的最有实效性、最热烈。
学生: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军事强大。
4、通过视频来归纳一下百日维新,并体会变法的艰难。
师:1898年秋,北京。收获之季,变法之路却越发艰难……我们来看下一篇章,戊戌政变。
【三】“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愎狂”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
师: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共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变法决心、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何昙花一现、匆匆落幕了呢?我们来看第四篇章。
【四】“众所纷纭,救亡启蒙余声响”
众说纷纭,唇枪舌战。通过小组合作,评价戊戌变法。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一下戊戌变法。说说你心中的理解的戊戌变法。
生:评价戊戌变法
通过材料分析,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
师:通过材料,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生:急于求成,措施过激。
师:我们增加难度,自己提取图片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生: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3、众所纷纭,戊戌变法的意义,其进步性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爱国性: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启蒙性: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3、课堂小结
4、当堂检测
【五】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通过数字故事,升华情感,提升家国情怀。
师:维新变法已经距今122年了。维新者,他们是荒原里的探路者,是惊涛里的启航者,他们欢笑、死亡、成功、失败引发我们无限的深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改变的是综合国力,不变的是面对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谢谢大家!《戊戌变法》评测练习
旧知回顾
1、评价洋务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战役?
3、《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二、知识框架
1、公车上书
背景、时间、地点、发起人、在位皇帝、主要内容、结果?
2、维新派人物以及在各地创办的学会、报刊?
3.戊戌变法的内容?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三、当堂检测
1、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维新派的影响
D.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3、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
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