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本草纲目》
2.“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要了解关于中医药物学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史记》
3.“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贴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B. 是明朝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 是我国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典型代表 D. 堪称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4.小明要了解我国明朝手工工场生产的情况,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著作是( )
A. 《徐霞客游记》 B. 《天工开物》C. 《九章算术》 D. 《农政全书》
5.“作为展望在悠久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是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1969年它被译成法文,传到西方以后又被译成英文,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6.如图的图片可能是哪一书籍的插图( )
A. 《农政全书》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红楼梦》
7.明朝统治者重修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
A.防御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攻 B.防止俄国等国家的侵略
C.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下 D.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8.“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9.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10.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 故宫 B. 十三陵 C. 长城 D. 颐和园
11.下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图片,它们取材于 (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13.有学者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玄奘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非选择题
14.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在传统科学领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仍有其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常年跋涉在外采集药物,搜集民间药方,常常是…………他查阅了800多种书籍,花了近30年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药物学巨著。
材料二 “该书共3卷18篇,全书文学简洁,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书中还配有123幅生动插图,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部书17世纪末传到日本,20世纪时作为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被介绍到很多国家。
材料三: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水利……等12类,基本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写成的“不朽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该书”指的是哪一本书?其作者是谁?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什么?
(3)材料三描述专著的作者是谁?为何专著?
(4)古代科学家的成功人生对你有什么启示?
15.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1)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2)栏目二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两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答案:
1-6:DBDBCC;7-13:ACCAAAB
14.(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天工开物》;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政全书》
(4)要从小热爱科学,要勤学善思,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要注意实践,要有创新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故官(紫禁城);明长城
(2)活字印刷术;毕异
(3)图一:(天工开物》;图二:《本草纲目).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杰出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等,(育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