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11: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练习
选择题
1.下面这幅“瓦内说书”诗配画中的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城市中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的是过“元旦”的一些活动。“元旦”即今天的
A.端午节 B.元宵节 C.春节 D.重阳节
3. 学习完宋朝历史后,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宋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请指出下面哪个环节符合史实( )
A.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元旦、立春、中秋 B.“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
C.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 D.宋朝地位最高的是商人
4. 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交子出现 B. 热闹的瓦子 C. 景德镇的兴起 D.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5.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他是
A.白居易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6. 下图所示人物的诗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下列表述与这位历史人物相符的一项是( )
A.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B.两宋之交杰出的词人
C.被后世尊为“诗仙” D.被后世尊为“诗圣”
7.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8.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  )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10.英国历史学家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文化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向往宋朝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①宋科技很先进②宋物质生活充足③宋军事力量强大④宋代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
11.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繁华的都市)
材料一:北宋的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场所内还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宋朝时一些节日习俗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挂彩灯、划旱船、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1)材料一的“场所”“专供演出的圈子”分别指什么?材料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昌盛的文化)
材料二:他生活在金末元初,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其中有一部作品描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年轻妇女有冤无处伸张,临死前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贱在刑场旗杆的白练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用浪漫的艺术手法,让其誓愿实现。
材料三: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中的“他”是谁?材料描述了他的哪部作品?作者让其誓愿实现的用意何在?
(3)材料三介绍了哪一著作?为什么能被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1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有人被称为“诗仙”,有的诗被称为“诗史”,有的诗平易近人,妇孺皆知。
材料二: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颇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宋代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其代表人物中,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1)材料一中的诗仙是指谁?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的是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代表人物”指的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
1-5:BCBDB;6-10:BACCD
11.(1)瓦子;勾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2)关汉卿;《窦娥冤》;揭露黑暗的封建社会;(或鞭挞黑暗实力,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3)《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2.(1)李白杜甫
(2)《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3)苏轼或李清照或辛弃疾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