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蔡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22:0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蔡县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调研考试二年级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
狭义的国家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此种游仕精神,为后起学者所承袭,到底造成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国。由此可知,孔子
是多个思想学派的代表 B. 否认民族和国家的存在
C.游仕精神影响政治构建 D. 希望恢复周朝旧有制度
2.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
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
C.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
3.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主如果将国家治理得好,上天就会显祥瑞嘉奖;如果有失策之举则会用灾害来警告;若不反省,就用怪异现象恐吓;再不改变,衰败就到了。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君权受到上天严格限制 B. 君主治国要施行仁义
C. 儒学适应加强君权需要 D. 儒学演变背离了传统
4.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对此王阳明解释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表明王阳明的思想
A. 继承了二程的认识论 B. 与孟子思想完全一致
C. 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 D.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
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制药与炼丹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明的,随着战争的日渐
频繁,火药被用于军事,巩固国家政权,后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生产领域。材料可用来说明
中国制造火药技术历史悠久 B. 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科技与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 D. 中国传统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7.?下表是唐诗(摘录),由此可见
诗人
诗句
出处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
杜甫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A. 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8.下图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此画反映出
71691533020

北宋市民文化的繁荣 B. 北宋社会的腐败凋敝
C. 作者积极顽强的心态 D. 作者消极避世的态度
9.曾国藩和洋务派把他们的做法称为“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示人以弱,使其难于发觉,而暗地里则奋发图强,待其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赶上洋人,再与之一决雌雄,争回主权。“隐图自强”的做法
A. 体现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洋务派的内政外交主张 D. 未能解决严重的民族危机
10. 康有为、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期间提出了“实业教育”思想,将国富民强系在
了“开民智”、培养“才智之士”的教育上,即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术的
人才,以服务于各行各业,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种思想
A. 有利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B. 在当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C. 有利于冲破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的藩篱
D. 为当时的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准备生力军
11. 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由此说明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晚清改良主张遭到排斥
C. 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关切 D. 传统儒家思想有所扬弃
12. 孙中山指出∶“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
及权利。”孙中山的这一认识
使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 B. 推动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
C.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
13. 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在《言治》上刊发《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
国今日之革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大变动,必将成为世界的新潮流”。这表明李大钊
对民主革命的前途已失去信心 B. 充分肯定俄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C. 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变革 D. 主张在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14.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一致 D.意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5.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的共同点是
A.有利于思想解放??????? 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C.完成了拨乱反正??? 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16.嫦娥五号是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航天器探测器,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中国跨入航天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50 年代 B.20 世纪60 年代
C.20 世纪70年代 D.20 世纪90 年代
17.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教育学全面“苏化”。1956 年后,中国教育界开始对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进行批判和反思。20 世纪 80 年代,学术界日益认同要创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学。这反映出
A.教育学受时代发展要求影响 B.教育方针因考试制度而转变
C.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 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18. 某学者认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希腊与外部世界以及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之间的交往增多,人们的见识更加广博。人们开始怀疑长期被认为是正确的观念是否是相对的,引以为傲的制度是否是唯一不变的。随之而来的是这样一种欲望,即争取权力和那些使人赢得权力的东西。材料旨在说明
A. 智者学派的关注点由天上转移到人间
B. 对外交往密切促进了人们的自我关注
C. 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文主义的诞生
D. 希腊城邦发展得益于思想家们的引导
19. 有学者评价达·芬奇的《岩间圣母》:“这完全是一幅圣人画,但给人的印
象却是深刻的,散发着浓厚的动人的生活气息,它让人感受到母性的温暖,表达的却是宗教题材。”该学者
A.暗示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的对立???B.揭示文艺复兴的主题是人文主义
C.抨击封建教会禁欲主义的罪恶???D. 肯定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发展
20.1504年,荷兰学者伊拉斯谟翻译了《圣经·新约》拉丁语对照本,在译经的过程中,他认为翻译《圣经》不应该受制于教会的权威,而以《圣经》的原本为最终标准。材料反映了伊拉斯谟
A.开启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否定基督教的宗教信仰
C.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促进了荷兰的政治独立
某思想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
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下
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 道德意志至上 B. 社会契约建国
C. 三权分立制衡 D. 推崇君主立宪
22. 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
今后物理学家用不着再干什么了,只需要把各种数据测得精确些就行了。产
生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 B. 物理学推动了科技革命爆发
C. 普朗克量子论的出现 D. 近代物理学的门类较为齐全
23.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
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
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24.下列一组西方文艺作品的特点是

《唐吉老伯》 《日出·印象》 《一篮苹果》 《星空》
A.以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为主题 B.彰显了对理性主义的追求
C.以怪诞的技巧来表达幻灭心理 D.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研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百家学士呈现了浓厚的政治取向,其学说“务为治者也”。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传统的强大影响, 使得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呈现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与学术文化变迁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战国秦汉间的 政治进展对应着各家学说的此起彼伏,堪称政治文化史上的奇观。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文吏成为秦王 朝的主要行政承担者,儒生则惨遭“焚书坑儒”的打击。汉初以功臣及其子弟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以 文法吏。即使武帝之后,儒家独尊,形成了“学者兼为官僚”的“士大夫政治”,文法吏仍高踞政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李贽认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李贽为实现人身自由而“漂流四外”;寡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被李贽认为是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典范;李贽认为人应当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利;李贽认为经济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愿”……1930年严复在翻译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时,曾说“西国言论最难自由者,莫若宗教。……中国事与相仿者,乃在纲常名教……观明季李贽、桑悦、葛寅亮诸人,至今称 ‘名教罪人’,可以见矣。”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们也从李贽的思想中找到了动力。
———摘编自王文华《李贽自由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至秦汉时期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李贽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时间
国籍
翻译家
翻译的中国作品
1658年
意大利
卫匡国(传教士)
《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图)
1687年
比利时
柏应理(传教士)
《大学》《中庸》《论语》
1689--1759年
法国
宋君荣(汉学家)
《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1788--1832
法国
雷慕沙(汉学家)
《中庸》(1817)《玉娇梨》(1826)《法显撰佛国记》
1797--1873
法国
儒莲(汉学家)
《孟子》《大唐西域记》《太上感应篇》《道德经》《赵氏孤儿》《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从表格材料中概括某一时期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充分,论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摘编自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6分)
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调研考试二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0 CABDB DBCDA 11--20 CBBCA CABBC 21--24 BD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
(1)特点: 学术研究带有明确政治取向;文化与政治联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
官方意识形态由法家为主转为儒家独尊;法家思想渗透进官僚政治;
儒法并用等。(每点3分,任意四点12 分)
(2)背景: 明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加深;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发展;科举制度腐朽僵化;理学束缚人们的思
想。(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影响:成为近代知识分子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两点4分,三点7分)
26.(12分)
示例(仅供参考)
信息:欧洲启蒙运动注重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2 分)
论述:17—18 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开
始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让欧洲启
蒙思想者们眼界大开,这些思想家们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自己的思
想,坚定了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如儒家倡导的尊重个人价值
这种观念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再比如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普通
的平民可以凭借自己的学问和才干,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实现自
己的价值抱负。而欧洲沿用的是封建世袭制度,他们的爵位是通过继承的,
许多有识之士和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就对这种爵位世袭制表达了强烈的不
满。欧洲的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
取得民主自由的平等权力。 强烈要求废除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追求政治民
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和促
进作用,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10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7.(15分)
(1)特点:具有曲折性;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主导;中央和地方机
构相协调;注重制定战略规划。(任意3点 9分)
启示:强调政府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责任和宏观管理;正确处理科技体制与
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每点 2分,
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