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章末复习
内
能
比热容
热机
热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
化和守恒
内能
分子热运动
定义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热值
热效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定义
物质的构成
分子热运动
影响因素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
做功
热量
定义
物理意义
水比热容大的应用
定义
物理意义
特点
热量计算
扩散现象
影响因素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一定方向性
1
知识导航
分子热运动
考点
1
1.
分子动理论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___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
如被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被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原子
无规则运动
引力和斥力
引力
斥力
知识梳理
2.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4)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蝴蝶嗅到花香”、“墙角放煤,日久变黑”.
彼此进入对方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
温度
得分指南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之间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2)表现形式
?
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关系
分子间对外表现的力
物体处于自然状态下
引力=斥力
零
物体被压缩时
引力<斥力
斥力
物体被拉伸时
引力>斥力
引力
内能
考点
2
1.
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总和.
(2)理解: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如:炙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b.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内能越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
c.同一物体物态、温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________.
动能
分子势能
剧烈
大
减小
大
2.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方式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内能的________
内能的________
条件
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_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物体做功
举例
炙手可热;烧火取暖;炒菜时锅铲发烫;铁丝在火炉中烧得通红;消毒柜内加热杀菌;太阳能烧水等
小孩从滑梯滑下臀部有灼热感;刹车时刹车片发热;铁丝多次弯折发热;搓手手心发热;钻木取火
联系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有可能发生了热传递
转移
转化
温度差
3.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为J.
(3)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______,放出热量时内能________;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________.
注:①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
(热量),而不是
.
②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Q
增大
减少
大
内能
温度
4.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对某个物体来说,若外界不对物体做功且物体不对外做功,当它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大(或减小).
比热容
考点
3
1.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3)理解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吸放热无关.
质量
升高的温度
J/(kg·℃)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________.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____.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小
大
应用
实例
作冷却剂
常用作冷却剂,如给汽车的刹车片或轮胎降温;给发动机降温
调节气候
海洋对全球气候起调节作用;修建人工湖调节气温
cm(t-t0)
2.
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
Q吸=__________
(2)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_.
注:计算时注意题中温度的表述,“升高(降低)到某一温度”表示末温;“升高(降低)了多少温度”表示温度的变化量Δt.
cm(t0-t)
得分指南
有关比热容的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
、
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放热、形状等因素无关.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量
.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放出)的热量
.
种类
状态
较小
较多
命题点:扩散现象
1.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两瓶内颜色的变化,最后看到两瓶颜色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这是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
(RJ九年级P3图13.1-2)
均匀
扩散
在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教材图片
人教九年级,P6图13.1-8
【命题总结】
(1)分子间作用力
(2)力的示意图
2.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使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这表明玻璃板的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____力.
变大
大于
引
人教九年级,P6图13.1-8
【命题总结】
(1)分子间作用力
(2)力的示意图
(2)玻璃板掉在地上摔成两块后,将这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不能还原成一整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作出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的受力示意图.
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人教九年级,P9图13.2-5甲
沪科九年级,P35图13-3
北师九年级,P12图10-20
【命题总结】
(1)能量的转化
(2)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3)分子动理论
(4)热机
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被引燃.
(1)迅速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______,空气的内能______,温度______,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硝化棉被引燃.硝化棉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
(2)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热机的_____冲程相同;实验开始时,若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引燃.
做功
增大
升高
内
压缩
不能
人教九年级,P9图13.2-5甲
沪科九年级,P35图13-3
北师九年级,P12图10-20
【命题总结】
(1)能量的转化
(2)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3)分子动理论
(4)热机
(3)玻璃筒内的气体比较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_____;若活塞压缩空气时(硝化棉被引燃前),对空气做了5
J的功,那么空气增加的内能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J.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利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大
小于
钻木取火
4.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中间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
命题点:改变内能的方式
(1)向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气压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瓶内气体的内能的.
(2)当气压足够大时,瓶塞跳出,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此时瓶内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
(RJ九年级P9图13.2-5乙)
变大
变大
做功
减小
降低
命题点:能量转化
(3)瓶塞跳出过程中,气体的________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__能,与热机的___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
命题点:物态变化的辨识
(4)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了白雾,白雾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此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
内
机械
做功
液化
放出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实验中的主要仪器及作用:
(1)天平的作用:称量加热物质的质量;
(2)选取相同的酒精灯或电加热器的原因: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受热均匀;
实
验
实验讲解
(4)温度计的读数和使用;
(5)停表的读数及作用(记录加热时间).
2.
测量物质的选取要求:应选取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
3.
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4.
转换法的应用:
(1)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温度变化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
【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
5.
分析表格、图像数据,总结结论;
6.
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交流与反思】
7.
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对不同物质进行加热的好处:
(1)与酒精灯相比,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
(2)内部加热,热量损失少.
8.
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内能大小的判断;
9.
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温度不再升高的原因:液体已经沸腾,虽然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10.
热量的相关计算;
11.
比热容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
①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即比热容小;
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
例题.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每隔2
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
煤油
20
22
24
?
28
水
20
21
22
23
24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_____相等的水和煤油.
(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选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6
min时,煤油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
(6)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
质量
保证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A
确保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26
秒表
(7)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水和煤油所吸收的热量.
(8)本次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
A.控制变量法 B.比值定义法 C.类比法
(9)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温较快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_的比热容较大.
(10)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某同学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与原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加热时间
A
煤油
水
水
用水浴法加热,水和煤油受热更均匀并且不
需要搅拌(或用同一热源加热,保证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