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
1.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3.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
(1)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2)将-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3)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实验:
(1)如何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怎样测出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3)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有关。
二、比热容
类比思考:比较不同瓶子的容水能力,思考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方法。
高度相同的两种瓶子,倒人同样多的水,液面升高得少的瓶子容水能力更强,或者液面升高相同高度,倒人的水多的瓶子容水能力更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P12,知道如何科学地表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这种特性。
提出问题:分析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
归纳总结: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有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
三、热量的计算
例1.某温泉度假村利用地热水作为房间洗浴用水,请计算:质量为100kg的地热水,温度从70℃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例2.使20
g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供给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冰的比热容2.1×103
J/(kg·℃)]
课堂检测
1.一杯开水,从刚倒入杯中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约是( )
A.5×106J
B.5×105J
C.5×104J
D.5×103J
2.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
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
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3.由Q=cm(t-t0)可得.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4.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选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并配备了秒表用来计时,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目的是保证水和食用油温度变化相同
B.实验中用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表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C.由图像可知,升高相同温度,食用油所需时间长,所以吸热能力强
D.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水温度变化小,所以吸热能力强
5.冷水的温度为
t1,热水的温度为
t2,现要把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温度为
t3的温水,若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比应为( )
A.
B.
C.
D.
6.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鸡蛋的内能;如果水的质量是1kg,初温为20℃,鸡蛋取出时水温为3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C水=4.2×103J/(kg?℃)]
7.汽车的挡风玻璃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其内能的变化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汽车发动机中的冷却剂主要成分是水,其原因是水的______较大。
8.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是“低碳生活”。利用太阳能将热水器内200
kg的水从15
℃加热到65
℃,需要吸收_____________J的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
。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体积为2L,温度为20℃的水烧至沸腾,水至少需要吸收_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答案:1.C
2.D
3.D
4.D
5.C
6.热传递
4.2×104
7.增加热传递比热容8.4.2×107热传递
9.6.72×1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