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地理2.2 中国的气候 学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上地理2.2 中国的气候 学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7 21: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地区。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难点: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气候的两个要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教材P32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用笔描出1月0℃等温线,该线东部大致沿
(山脉)—
(河流)一线,向西南延伸至
高原东缘。
(2)试着说出下列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拉萨、广州、海口。估计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
℃,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

(3)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
(高/低),其主要原因是

(4)观察并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大约是
℃,我国夏季气温特点是:夏季南北气温
,差异

活动:阅读教材P32“阅读”内容,思考: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中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区域在
,原因是
;夏季气温最低的区域在
,原因是
;冬季气温最高的区域在
;夏季气温最高的区域

学习任务二:我国的温度带
阅读课本P33-35,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是
,右图从南向北习惯上将中国划分为①
带、②
带、③
带、④
带、⑤
带五个温度带和⑥
气候区。
活动:阅读教材P34“中国的温度带”,了解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是怎样的?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
;山西省位于
带,作物熟制为
,主要农作物是
;海南省全部位于
带,作物熟制为
,主要农作物是
;东北平原位于
带,作物熟制为

2、小组交流、分组展示
3、释疑解惑
三、巩固训练
1、青藏高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有冰川
D.距海远
2、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3、一人夏季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A.哈尔滨—北京
B.昆明—广州
C.广州—拉萨
D.南宁—武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5题。
一对来自某国的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感慨地说(右)
4、这对夫妇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他们在中国选择的旅游路线,可能是(

A.哈尔滨一海口
B.乌鲁木齐一上海
C.昆明一香港
D.广州一北京
6、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哈尔滨的是图
,表示广州的是图

(2)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3)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反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据图说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3、分析、归纳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及其优越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候资源的有利、不利条件。
难点: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中国的降水分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我们通过这节课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分配是否均匀,有何规律?
结合教材P35—36页,完成课本P36活动①:
(1)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中,
的降水量最大,
次之,
最小。反映了中国降水的空间(或地区)分布趋势是:
地区降水多,越往
降水越

(2)在课本35页图2-25图中描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向东大致经过
(山脉)—
河一线,与一月份
等温线基本吻合。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西北内陆地区则大部分在______毫米以下。从而看出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地区)分布规律是:由

逐渐

(3)“阅读”: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4)从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的共同点,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是:

学习任务二:中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
(1)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

有关。根据
,可将中国划分为



四类干湿地区。
(2)结合课本P37“阅读”,在图2-27中找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并理解记忆。
活动探究:
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对比课本图2-27和图2-25,可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大致经过
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与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半干旱与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学习任务三:气候复杂多样
阅读教材P38页和图2-28,填出我国主要分布区对应的气候类型,并能试着说出气候对应的气候特征。并完成P38活动②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气候
海南省,雷州半岛,台湾
南部,云南西双版纳
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气候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部(北方地区)
气候
广大的西北地区
气候
青藏高原,天山山地
活动总结: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哪些方面地理界线?
(提示:从气温、温度带、降水量、干湿地区、气候类型等方面总结。)
(2)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3)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4)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何优越性?(完成P39活动③)
2、小组交流、分组展示
3、释疑解惑
三、巩固训练
1、山西省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


A.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B.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C.暖温带、湿润地区
D.亚热带、温润地区
2、我国的秦岭-淮河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3、下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又是暖温带的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4、下列四幅民居图中,能反映半干旱地区的是


A.
B.
C.
D.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2、理解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特点,以及给中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知道中国气候分大陆性特征明显,并归纳出我国的三大气候特征。
4、了解我国的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难点: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有哪几种季风气候?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海陆差异显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教材第39、40页和图2—23,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季风区?(季风区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
-
-
。在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
的偏
风,冬季劲吹来自
的偏
风。
(3)为什么说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4)夏季风的进退影响着我国东部雨季推移。
①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开始
,结束
,雨季比北方

②中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是
造成的。如果夏季风弱,雨带推进迟缓,会导致“
”;如果夏季风强,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会导致“
”。
(5)季风气候显著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学习任务二:大陆性特征
阅读教材41页,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大陆性特征表现在什么方面?
总结中国的三大气候特征。

;②
;③

活动:完成教材P41活动①②③。
学习任务三: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阅读教材42页—44页
,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特殊性天气有



等。
(2)说出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这些特殊天气发生的时间、影响的范围、带来的天气状况等。
(3)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4)洪涝灾害在中国多出现在什么季节?主要发生地区?
(5)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发生地区在哪里?
(6)“阅读”: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是怎样的?
活动:完成教材P45活动
小组交流、分组展示
3、释疑解惑
三、巩固训练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据此回答1~3题。
1、今年5月份以来,造成我国南方持续暴雨的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2、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非季风区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原区
3、有关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旱灾与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无关
B.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旱灾
C.旱涝灾害只发生在在夏秋季节
D.洪涝灾害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4、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
①气流是
季风(风向),来自
洋。
(2)我们把受①和②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
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受它的影响,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是
,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
季。
(3)这一季节,临汾市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4)当①和②气流势力较强时,我国会出现的旱涝情况是

(5)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