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不属于我国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
A.内蒙古
B.宁夏
C.云南
D.西藏
3.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周恩来说:“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实行民族自治共和国那样的制度呢?自治的形式在我国叫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还有民族乡;在苏联叫自治共和国、自治省、民族州。这不单是名称的不同,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材料中的“不同”是基于
( )
A.社会制度不同
B.革命形势不同
C.两国国情不同
D.国土面积不同
5.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西藏自治区代表团有12名代表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也各有1名代表。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西藏在我国政治事务中居于特殊地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D.西藏各族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6.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7.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
A.英国、西班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葡萄牙
8.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专题《香港之死》,表达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祖国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一篇《哎呦,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9.[洛阳一模]
“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 )
A.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10.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祖国后,由于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与欧盟、北约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欧盟、北约和美国关系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2003年,又成立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论坛,并在澳门特区设立了常设秘书处。近年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材料表明澳门回归祖国
( )
A.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D.保障了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11.
“这一重要事件赋予了1999年12月20日以丰富的内涵,使得一个本来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永载史册。”这一事件建立了又一特别区域。这里的“特别”是指
( )
A.享有自治权,不必受中央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成为特区,原有经济地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2.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3.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14.“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5.李克强总理在谈及两岸关系时指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这反映了
( )
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④期盼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图是八年级(3)班的一个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演练的一个课本剧《母亲与游子》,据图片内容判断,他们研究学习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B.香港与台湾的交往
C.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D.海峡两岸的交往
17.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两岸交流合作和广大同胞利益深受影响,两岸各界无不深感忧虑。由此可见,危害祖国统一大业的是
( )
A.美日干涉中国内政
B.两岸协商机制中断
C.两岸民众情绪焦虑
D.“台独”分裂势力
18.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 )
A.海峡两岸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C.海峡两岸的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9.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我们都愿意与其交往。那么,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台湾各党派、各团体所言“我们都愿意与其交往”的条件是必须承认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2020年1月11日,得票第一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连任,无疑令希望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人们深感忧虑。蔡英文背负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包袱、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僵局难解。但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试举一例与西藏有关的成就。
(2)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当前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2.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祖国统一的认识。
2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香港被侵占的根本原因。
(2)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
2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1)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写入宪法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
(3)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25.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D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低,但少数民族代表占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较高,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平等的原则,故A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D是我国的一项民族政策。故选A。
7.D
8.B 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由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保持了繁荣和稳定。故本题选B。
9.D 解析:
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0.C 解析:
材料主要表述了因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与欧盟、北约和美国有良好的关系,所以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利用澳门—葡萄牙—欧盟、北约、美国这一良好的关系,推动外交发展。A、B选项都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排除。D选项材料中未涉及。
11.D 解析: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生活方式、经济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港澳回归祖国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外交成就的取得依靠的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科技等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是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
13.B 解析:
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生活变化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它取得了重大成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符合题意;A错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与题意不符;D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故选B。
14.D 15.C 16.C 17.D 18.B
19.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台湾各党派团体所言“我们都愿意与其交往”的条件是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20.D
21.(1)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通车。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干涉。
(3)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23.(1)根本原因:中国经济实力落后,综合国力衰弱。
(2)中英两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声明。
(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24.(1)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或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2)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措施: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互助的关系,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25.示例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促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民族团结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而祖国统一又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两者联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