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NO.4
目标引航:
1.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认识到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
3.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预习重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三、开始学习:
基础闯关,自主学习
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14—16,结合导学稿“标语”,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内忧: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推行
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外患:1853—1854年,
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
☆
倒幕运动
1.背景
(1)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 的处境不断恶化。?
(2)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
2.倒幕运动
(1)政变: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 ”政变。?
(2)结束: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 ”。?
3.迁都: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 。
☆
明治维新
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
(2)前提条件:
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2.含义: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
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3.时间:
年,目的:
,摆脱民族危机
4.内容
方面
措施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
实行
,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评价
(1)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6.性质:自上而下的
改革。
【相信我能行1】结合日本崛起的相关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相信我能行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方式有哪两种?举例说明。
【相信我能行3】请举出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各一次。
【知识结构】
(二)知识运用,自主检测
1.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日本武装倒幕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是( )
A.天皇
B.将军
C.武士
D.工人
3.“……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
A.武装倒幕
B.明治维新
C.签订《美日亲善条约》
D.迁都东京
4.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 )
A.积极学习西方
B.注重国民教育
C.重视军事训练
D.提倡“文明开化”
5.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6.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
A.天皇
B.将军
C.武士
D.资产阶级
7.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
A.玻利瓦尔
B.明治天皇
C.尼赫鲁
D.戈尔巴乔夫
8.“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9.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
C.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
10.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