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自我综合测评
[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就建立了,这支部队是
( )
A.华东军区海军
B.第二炮兵部队
C.北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战争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材料旨在强调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
(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3.“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军用新材料、无人化智能、新概念武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
A.我国大幅度扩军备战
B.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的军事力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4.“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
A.不断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队数量
B.加紧研制高科技武器,巩固国防力量
C.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现代化人才
D.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
5.下面是我国在不同时期阅兵的图片,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 )
①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②我军武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③我国已成为军事超级大国 ④科技强军成效显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的战略是
(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科技强军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7.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于2014年10月30日在福建□□召开,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应是
( )
A.厦门
B.福州
C.古田
D.泉州
8.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指出:“……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
(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
D.合作共赢原则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洲、非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材料旨在表述万隆会议的
( )
A.历史背景
B.会议议程
C.历史意义
D.现实意义
11.[保定模拟]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利用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2.下面漫画反映的史实
( )
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地位
D.改善了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
13.20世纪50—70年代初,中美之间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贸易空白期。1972年4月,通过“巴黎渠道”中国第一次邀请了36家美国公司参加广州举行的春季商品交易会。这标志着两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直接贸易的开始。这主要是由于
(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改革开放的需要
D.台湾问题的缓和
14.201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非洲各国的兄弟姐妹以峰会为契机,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主要基于中非双方“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其中“共同使命”是指
( )
A.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
B.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15.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欧洲三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这说明我国
( )
①坚持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深化对外开放,与各国抢占发展机遇 ③主导世界事务,彰显大国的军事实力 ④坚持合作共赢,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当时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利于恢复经济和发展我国建设事业,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这就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据《毛泽东在开创新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上的伟大贡献》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上述战略的主要背景。(2分)
材料二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乔的笑》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
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非双方“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0世纪50年代,中非双方为了实现上述使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一支由 、 、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
材料三 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最初称 ,国庆35周年阅兵时首度公开亮相,只有1个方队、9枚核导弹。国庆50周年大阅兵时,已经扩大为4个方队、27枚导弹,由单纯装备核弹变成核常兼备。战略导弹部队已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拥有远程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的部队。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方队已经变成5个,导弹数量增加到108枚,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有了自己的巡航导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也必将步入一个快车道。?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军种基础上建立的。(2分)人民空军建立之初面临什么战争的考验?(2分)说说中国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表现。(6分)
(2)完成材料二及材料三横线内容。(3分)
(3)进入21世纪,我国的导弹部队更名为什么?(2分)其担负的任务是什么?(6分)
(4)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受。(2分)
18.[石家庄41中基模]
探究问题。(18分)
材料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军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增强了井冈山地区的工农武装力量,铸就了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 1946年9月,“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但仍未统一名称。直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全军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至此,“八路军”的名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材料三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习近平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据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及重大意义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说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产生的历史时期。(2分)说明此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历史使命。(2分)
(3)92年前的古田会议上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2分)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强军目标”的目的。(4分)
(4)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革命与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共同使命。(2分)
参考答案
1.A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中“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的信息,说明中国加快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占得先机,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权益,故答案选A。
3.B 4.D 5.B 6.C 7.C
8.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故B正确。
9.B
10.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中“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的信息,充分说明了万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故答案选A。
11.B 12.C
1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根据材料信息“1972年4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恢复贸易往来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故答案选B。
1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独立以后面临的最重大任务就是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故答案选D。
1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化对外开放,与各国抢占发展机遇”不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排除②;题干材料与军事没有关系,排除③。故答案选B。
16.(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3)相似遭遇:近代以来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共同使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召开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7.(1)陆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1970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海军;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答出三点即可)
(2)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第二炮兵部队。
(3)火箭军。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4)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基石。
18.(1)建立军队(或创建军队、治理军队)。意义:是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增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使命: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或解放全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言之有理即可)
(3)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