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35~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预设:Cm、m。
教师谈话: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教师谈话: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教师谈话: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预设: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二、探究新知
师:你能量出我们操作纸上面的第一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6厘米)数学书的长我们知道了,操作纸上面的第二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厘米呢?学生量一量。在量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生1:不到1厘米。
生2:
不到1厘米。
师:奥,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看来用我们学过的厘米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准确表示它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
一起读一读!
生:毫米!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师: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看看直尺上除了大格外,还有什么?(小格)
师:直尺上一个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
师:这个小格的长度是的毫米,那同样,这个小格的长度也是——
生:1毫米!
师:这个呢?(1毫米)说的真好!尺子上有很多这样的1毫米,现在请你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找到后用铅笔尖儿指着,让你的同桌瞧瞧。
生互相指。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一看?请你来。(用带尖的铅笔来指)
生1到投影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小手真灵巧!他指的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接下来,我们再用直尺量一量磁卡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
生1:是1毫米!
生2:1毫米!
师:大家和他们量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张磁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mm,现在我们就借助这张磁卡的厚度,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好不好?看老师这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松地夹住磁卡,用左手慢慢地把磁卡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现在你也照着老师的样子看看1毫米有多长。(学生照做)
和同桌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师:谁起来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指名完成演示。
师:大家都这样做一做。
众生做。
师: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七嘴八舌):
1毫米太短了!
师:是啊,感觉1毫米特别短。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生1:尺子上有
生:银行卡,一分硬币的厚度
师: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生活中,很多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1、
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那你知道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出示课件)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也就是说10毫米的长度和几厘米一样长?(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考考你,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
生1:2厘米,20毫米。
师:正确!继续,从0刻度到刻度3呢?
生2:3厘米,30毫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9呢?
生3:7厘米,70毫米。
(如果出现错误,问: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师:太棒了!看来,咱班的同学不但善于学习,还善于总结哪!掌声送给自己!
生鼓掌。
师:现在你能准确地量出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了吗?
生:能!
师:量一量?
生量。师巡视。
生1:8毫米。
师:你量的也是8毫米吗。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不仅认识了毫米,还会用毫米进行测量了,现在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好不好?
练习题(课件出示练习题)
1、你知道这块橡皮有多长吗?
2.
曲别钉长(
)厘米(
)毫米,也就是(
)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我从0刻度数到2是2厘米,然后再数出8个小格是8毫米,所以就是2厘米8毫米。也就是28毫米。
师:真会思考!
生2:从0数到2是20毫米,还有8毫米合起来就是28毫米。
师:你同意吗?
(2)学习分米
师:认识了毫米这个好朋友,还有一个好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你们见面了,它呢,比厘米要大,但是比米要小,它是谁呢?
生:分米
师:预设“分米”贴到板书处。同时板书“分米”,告知学生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师:想不想知道1分米有多长呢?请拿起桌子上的小纸筒,它就是1分米长,来,拿起尺子量一量看看1分米有多长呢?
生:10厘米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分米=10厘米
师:现在再拿起你的小纸筒,分别用拇指和食指拿住纸筒的两端,感受到
1分米有多长了吗?
生:感受1分米,比划1分米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呢?
生: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1分米。
师:刚才咱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出示米尺)也就是100厘米长,你能在在米尺上找出多少个1分米?
生:孩子到台前找出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和同位说一说记住它们的关系。
同位相互说一说: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2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加上以前认识的米、厘米,我们一共学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是---
生(齐):米、厘米、毫米、分米。
师:谁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他边说我们边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好不好?
生: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师:学了这么多长度单位,测量时,我们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现在闯关看看你学的怎么样吧。
三、巩固练习。
1、游戏:大变身
我是???
,我用字母????
来表示,我大约有这么长(用手势比划)
2.猪八戒日记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毫米的鞋子,坐在4米高的椅子上开始吃饭。吃过早饭我来到学校,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开始读书。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上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为什么呢?(借助板书)
生1: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布置作业
必做:课本自主练习中的1、2题。
选做题:用毫米、分米写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毫米、厘米的认识
毫米:mm
10毫米=1厘米
分米:dm
10分米=1米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目标1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1米有多长?打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呢?孙悟空也学过米和厘米,这一天,孙悟空把金箍棒8变得比1厘米还短,放进了耳朵里,然后又变得比1厘米长、比1米还短来挠痒痒,你们想知道悟空到底把金箍棒变成多长了吗?学习了毫米和分米你们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学习新知识了,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才能学会知识,达成目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呢?
二、先学环节(10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课本35—36页上面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1毫米有多长?毫米用字母(
)表示。
2.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毫米,用手指一指。
3.画出一条10毫米长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1厘米=(
)毫米
。
4.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0厘米,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
)分米,分米用字母(
)表示,
1分米=(
)厘米。
要求:安静思考,独立学习,仔细观察,积极动手、动脑。做到身正、肩平、足安,一尺、一拳、一寸。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仔细观察,正确书写。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1.完成课本37页第2题。
2.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三)质疑问难
小组内先纠正在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可举手提问。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刚才我们自学中认识了关于毫米、分米,对毫米、分米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在自主合作中继续对毫米、分米进行探究。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到你身上或者身边的1毫米和1分米吗?用直尺量一量。
2.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1厘米、1分米,并分析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
学生对于1毫米没有感觉,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准确表达它的长度。在这里需要老师安排一系列的真实体验,通过找尺子上的毫米,指尺子上的毫米,画毫米,量毫米,找生活中的毫米,打手势表示毫米等让学生自我感知毫米的长度。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评价小组内各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如积极性、参与面等。)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给出正确答案,发现规律的给予1颗星的奖励,能够说出原因的给出2颗星的奖励。)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分米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用的不太广泛,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在这里可以通过找生活中的分米,量课桌的高度、长度等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的印象。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请同学们学会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点拨语: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不明白的组内相互交流,最后组间纠正汇报。
1.基本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
2.提升练习
找出下面日记中不合适的单位名称。
4月8日
星期三
晴
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洗脸吃饭后我走了200毫米远的路来到学校,上课了,我坐在7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数学本,开始做练习。
课堂总结: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
附:板书设计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核心目标):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陈述方式:过程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动词为“认识”;
行为条件是“简单情境”;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变化规律”,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长度单位
(核心概念)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对内容标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1.看学生侯课时间是否准时进入教室,是否坐端正,学习用品是否拿出并摆放整齐。
2.看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序,叙述是否清晰。
3.评选优胜小组。
重
点
体会
重
点
认识
难
点
解决问题1
初步感悟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抽象建构
认识
运
用
解决问题
初步感悟
知道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计算方法
认识
抽象建构
模
型
运
用
解决问题
初步感悟
自己认识
知道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老师帮助
计算方法
认识
抽象建构
用模型解决问题
模
型
运
用
解决问题
目标1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2.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总结规律,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