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份)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份)青岛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7 16:00:35

文档简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35~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预设:Cm、m。
教师谈话: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教师谈话: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教师谈话: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预设: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二、探究新知
师:你能量出我们操作纸上面的第一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6厘米)数学书的长我们知道了,操作纸上面的第二条线段的长是多少厘米呢?学生量一量。在量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生1:不到1厘米。
生2:
不到1厘米。
师:奥,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看来用我们学过的厘米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准确表示它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
一起读一读!
生:毫米!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师: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看看直尺上除了大格外,还有什么?(小格)
师:直尺上一个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
师:这个小格的长度是的毫米,那同样,这个小格的长度也是——
生:1毫米!
师:这个呢?(1毫米)说的真好!尺子上有很多这样的1毫米,现在请你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找到后用铅笔尖儿指着,让你的同桌瞧瞧。
生互相指。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一看?请你来。(用带尖的铅笔来指)
生1到投影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小手真灵巧!他指的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接下来,我们再用直尺量一量磁卡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
生1:是1毫米!
生2:1毫米!
师:大家和他们量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张磁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mm,现在我们就借助这张磁卡的厚度,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好不好?看老师这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松地夹住磁卡,用左手慢慢地把磁卡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现在你也照着老师的样子看看1毫米有多长。(学生照做)
和同桌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师:谁起来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指名完成演示。
师:大家都这样做一做。
众生做。
师: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七嘴八舌):
1毫米太短了!
师:是啊,感觉1毫米特别短。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生1:尺子上有
生:银行卡,一分硬币的厚度
师:同学们特别善于观察。生活中,很多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1、
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那你知道1厘米中有多少毫米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出示课件)谈话:刚才我们数了从0~1这1厘米间有10毫米,除了这个1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另一个1厘米,学着刚才那样,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吗?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数的结果。也就是说10毫米的长度和几厘米一样长?(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考考你,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
生1:2厘米,20毫米。
师:正确!继续,从0刻度到刻度3呢?
生2:3厘米,30毫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9呢?
生3:7厘米,70毫米。
(如果出现错误,问: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师:太棒了!看来,咱班的同学不但善于学习,还善于总结哪!掌声送给自己!
生鼓掌。
师:现在你能准确地量出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了吗?
生:能!
师:量一量?
生量。师巡视。
生1:8毫米。
师:你量的也是8毫米吗。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不仅认识了毫米,还会用毫米进行测量了,现在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好不好?
练习题(课件出示练习题)
1、你知道这块橡皮有多长吗?
2.
曲别钉长(
)厘米(
)毫米,也就是(
)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我从0刻度数到2是2厘米,然后再数出8个小格是8毫米,所以就是2厘米8毫米。也就是28毫米。
师:真会思考!
生2:从0数到2是20毫米,还有8毫米合起来就是28毫米。
师:你同意吗?
(2)学习分米
师:认识了毫米这个好朋友,还有一个好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你们见面了,它呢,比厘米要大,但是比米要小,它是谁呢?
生:分米
师:预设“分米”贴到板书处。同时板书“分米”,告知学生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师:想不想知道1分米有多长呢?请拿起桌子上的小纸筒,它就是1分米长,来,拿起尺子量一量看看1分米有多长呢?
生:10厘米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分米=10厘米
师:现在再拿起你的小纸筒,分别用拇指和食指拿住纸筒的两端,感受到
1分米有多长了吗?
生:感受1分米,比划1分米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呢?
生: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1分米。
师:刚才咱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出示米尺)也就是100厘米长,你能在在米尺上找出多少个1分米?
生:孩子到台前找出米尺上有多少个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和同位说一说记住它们的关系。
同位相互说一说: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2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加上以前认识的米、厘米,我们一共学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是---
生(齐):米、厘米、毫米、分米。
师:谁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他边说我们边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好不好?
生: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师:学了这么多长度单位,测量时,我们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现在闯关看看你学的怎么样吧。
三、巩固练习。
1、游戏:大变身
我是???
,我用字母????
来表示,我大约有这么长(用手势比划)
2.猪八戒日记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毫米的鞋子,坐在4米高的椅子上开始吃饭。吃过早饭我来到学校,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开始读书。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上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为什么呢?(借助板书)
生1: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布置作业
必做:课本自主练习中的1、2题。
选做题:用毫米、分米写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毫米、厘米的认识
毫米:mm
10毫米=1厘米
分米:dm
10分米=1米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目标1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1米有多长?打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呢?孙悟空也学过米和厘米,这一天,孙悟空把金箍棒8变得比1厘米还短,放进了耳朵里,然后又变得比1厘米长、比1米还短来挠痒痒,你们想知道悟空到底把金箍棒变成多长了吗?学习了毫米和分米你们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学习新知识了,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才能学会知识,达成目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呢?
二、先学环节(10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课本35—36页上面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1毫米有多长?毫米用字母(
)表示。
2.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毫米,用手指一指。
3.画出一条10毫米长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1厘米=(
)毫米

4.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0厘米,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
)分米,分米用字母(
)表示,
1分米=(
)厘米。
要求:安静思考,独立学习,仔细观察,积极动手、动脑。做到身正、肩平、足安,一尺、一拳、一寸。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仔细观察,正确书写。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1.完成课本37页第2题。
2.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三)质疑问难
小组内先纠正在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可举手提问。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刚才我们自学中认识了关于毫米、分米,对毫米、分米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在自主合作中继续对毫米、分米进行探究。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到你身上或者身边的1毫米和1分米吗?用直尺量一量。
2.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1厘米、1分米,并分析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
学生对于1毫米没有感觉,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准确表达它的长度。在这里需要老师安排一系列的真实体验,通过找尺子上的毫米,指尺子上的毫米,画毫米,量毫米,找生活中的毫米,打手势表示毫米等让学生自我感知毫米的长度。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评价小组内各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如积极性、参与面等。)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给出正确答案,发现规律的给予1颗星的奖励,能够说出原因的给出2颗星的奖励。)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分米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用的不太广泛,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在这里可以通过找生活中的分米,量课桌的高度、长度等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的印象。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请同学们学会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点拨语: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不明白的组内相互交流,最后组间纠正汇报。
1.基本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
2.提升练习
找出下面日记中不合适的单位名称。
4月8日
星期三

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洗脸吃饭后我走了200毫米远的路来到学校,上课了,我坐在7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数学本,开始做练习。
课堂总结: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
附:板书设计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核心目标):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陈述方式:过程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动词为“认识”;
行为条件是“简单情境”;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变化规律”,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长度单位
(核心概念)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对内容标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1.看学生侯课时间是否准时进入教室,是否坐端正,学习用品是否拿出并摆放整齐。
2.看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序,叙述是否清晰。
3.评选优胜小组。


体会


认识


解决问题1
初步感悟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抽象建构
认识


解决问题
初步感悟
知道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计算方法
认识
抽象建构




解决问题
初步感悟
自己认识
知道
动手实践
体会
总结规律
老师帮助
计算方法
认识
抽象建构
用模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目标1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目标2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1分米,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2.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目标3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1、2题。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总结规律,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