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根据统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吾
wú
弗
fú
夫
fú
我会读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夫人
fū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矛
盾
誉
吾
我会写
方法点拨
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积累,说说你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吧!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借助文下注释或工具书弄懂词语句子的意思。
(3)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听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学习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字词解释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
夸耀,吹嘘的意思。
【吾】我。
【坚】坚硬。
【陷】刺破。
句子翻译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这盾很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字词解释
【利】锋利。
【无不】没有不。
【或】有的人。
【以】用。
【何如】怎么样。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句子翻译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能刺破!”
有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字词解释
【弗】不。
【应】回答。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并存。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句子翻译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根据统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读下面的句子时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合作探究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卖矛和盾时夸大其词,要读出满口夸耀的语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这两句话,又该怎样朗读才能入情入境呢?
第一句读出怀疑质问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楚人的窘态和尴尬。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最终卖矛卖盾人为什么会哑口无言呢?
面对周围人的反问。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如果“矛”刺穿了“盾”,就说明:“矛”很
,“盾”不
。如果“矛”
不能刺穿“盾”,就说明:“矛不
,
“盾”很
。
锋利
坚固
坚固
锋利
主题探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事和言语一定要前后统一,讲究实事求是。(或者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内拓展
现实中的“自相矛盾”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课内拓展
会场上人声鼎沸,笑声轰鸣。主持者振臂高呼:“都不要讲话!”噢,他忘掉了自己也在讲。
现实中的“自相矛盾”
新刷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不准涂画。”咳,那这四个字又是什么呢?
现实中的“自相矛盾”
课内拓展
不准涂画
有人刚刚还在劝别人要守信,可自己却不完成承诺别人的事;
有人口中说着自己的计划,却没有一点实际行动……
现实中的“自相矛盾”
课内拓展
故事告诫我们生活中怎样避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
课内拓展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更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课内作业
那卖矛又卖盾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同学们来帮他写一写。
随堂练习
1.下面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夸耀)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对本文的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
明朝
B.列子
战国
C.韩愈
唐朝
D.韩非
战国
C
D
课外拓展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讳疾忌医
郑人买履
《韩非子》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