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年级数学(学科)指导教学书
课 题
6.1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雪梨、盘子模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全班齐答,分小组齐答,个人答)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又快又准确。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大组,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考虑,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探究新知】
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 ?
1.课件出示6个雪梨图:把下面这些雪梨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 ?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 ?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 ?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 ?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 ?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雪梨图:把下面这些雪梨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小组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雪梨。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小组交流)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同桌互查。
2、分糖果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分发每小组一袋,请讨论小组组长动手把糖果平均分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第1种情况:正好分完
我们组一共有( )颗糖,平均分给( )人,每人( )颗,正好分完。
列式:
第2种情况:有剩余
我们组一共有( )颗糖,平均分给( )人,每人( )颗,还剩( )颗。
列式:
(4)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小状元第42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6 ÷ 2 = 3(盘) 7 ÷ 2 = 3(盘)……1(个)
余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