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09:53: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名。”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经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D.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2月的东北正值严冬,凛冽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不少家庭不谋而合,飞到三亚、琼海等地“猫冬”。
B.孙悟空神通广大,不过与菩提老祖的其他弟子相比,孙悟空玩的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一提。
C.张家界那奇峰、异石、灵洞、秀水,尽显巧夺天工之绝世奇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
D.在单田芳侠义评书中,出现了内功已经炉火纯青的三位高人,第一位就是《三侠剑》中的夏侯商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
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
D.从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与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近日拜读了您的大作,我心中有了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B.欢迎各位高朋,请大家尽快入座,演出马上开始。
C.仁兄初次莅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你发给我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并润色了其中的一些段落。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工匠精神”的内涵。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完成6~9题。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创立金字招牌,能生产出高精尖、炫彩酷的产品,经受住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B.匠人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品质与创新,不断改变着社会审美,推动文明的进步,改变着世界。
C.工匠们离群索居,虽然同世界脱节,但他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D.我们不仅要赞叹工匠,更要学习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来驱除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探寻美好器物、超凡品质。
7.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这句话。
9.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国人在关注,时代在呼唤。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朴的________,2016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________的精神。它的基本________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汇 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内含
B.词语 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内涵
C.词汇 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内含
D.词语 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内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4.[原创题]下面是某校学生奖学金申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5.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
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创造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节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有改动)
材料二:“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节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认为拥有踏实、专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C.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D.中国古人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8.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三、综合素养
9.[改编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的看法,250字左右。
材料一: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
000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3
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总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还不足1分钱。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名。”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经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D.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
解析:A.墓志名——墓志铭;B.经湛——精湛;D.出类拔粹——出类拔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12月的东北正值严冬,凛冽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不少家庭不谋而合,飞到三亚、琼海等地“猫冬”。
B.孙悟空神通广大,不过与菩提老祖的其他弟子相比,孙悟空玩的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值得一提。
C.张家界那奇峰、异石、灵洞、秀水,尽显巧夺天工之绝世奇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
D.在单田芳侠义评书中,出现了内功已经炉火纯青的三位高人,第一位就是《三侠剑》中的夏侯商元。
解析:C.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风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为促进广大同学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现长期面向全校招募食堂引导志愿者。
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准备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成员单位及时应对并了解在抵抗山区生态灾害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专家表示,我国房地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
D.从历史上看,现代西方人是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直接后裔,与古希腊文化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他们甘愿宣称自己是希腊文化之子。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养成文明排队、有序就餐、遵守公共秩序规则”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的习惯”。B项,“及时应对并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及时了解并应对”。C项,“我国房地产……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中途易辙,可在“仍是国人投资、抵御通胀的主要手段”前加上“投资房地产”。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D )
A.近日拜读了您的大作,我心中有了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B.欢迎各位高朋,请大家尽快入座,演出马上开始。
C.仁兄初次莅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你发给我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并润色了其中的一些段落。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大作”,称对方著作的敬辞。使用得体。B项,“高朋”指高贵的朋友,是对宾客的敬称。使用得体。C项,“莅临”指来到(多用于贵宾),光临,敬辞。“舍下”,谦辞,指自己的家。“海涵”,多用作请人原谅之辞。这三个词语的使用均得体。D项,润色:修饰文字,使有文采。一般不带宾语,并且“我已经看了”属口语,“润色”倾向于书面语,语体色彩不一致。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工匠精神”的内涵。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答案:①技艺精湛;②敬畏职业;③关注细节;④追求完美(极致)。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完成6~9题。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创立金字招牌,能生产出高精尖、炫彩酷的产品,经受住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B.匠人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品质与创新,不断改变着社会审美,推动文明的进步,改变着世界。
C.工匠们离群索居,虽然同世界脱节,但他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D.我们不仅要赞叹工匠,更要学习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来驱除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探寻美好器物、超凡品质。
解析:C项,课文中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其实工匠们也在改变着世界,所以他们并不是同世界脱节。
7.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
答案: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9.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国人在关注,时代在呼唤。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
答案:(示例一)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要引起人们思想的高度重视。比如舆论界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各级部门要循循善诱地加以疏导,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地加以引导,各行各业要自始至终地履行职责。
(示例二)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之路显得崎岖坎坷,所以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职责!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朴的________,2016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________的精神。它的基本________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词汇 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内含
B.词语 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内涵
C.词汇 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内含
D.词语 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内涵
解析:词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也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或一个领域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词语:词和词组;字眼。第一处横线前的定语是“一个”,故应选“词语”。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故应选“耳目一新”。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语境是说工匠对自己作品的精雕细琢,故应选“精益求精”。内含:内部包含。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语境中说的是工匠精神的内容,故应选“内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解析: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用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应删去“因为”。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项修改完全正确。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解析: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首先要说全社会,然后再说这种现象是什么。
4.[原创题]下面是某校学生奖学金申请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德育处发布奖学金评优公告,学生查看后,向年级组提出奖学金申请;年级组审核,将未通过者的信息反馈给本人,将通过者的申请汇总;德育处对申请汇总二次审核,最后公布获奖名单。
5.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
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__,__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__,__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__;__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__。
解析:本题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选话题仿写时,也要按照此顺序,运用此形式。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创造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节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有改动)
材料二:“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节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认为拥有踏实、专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解析:A项,“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说法错误,比如材料三中还列举了事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C )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C.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D.中国古人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解析: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不是指孩子的心思。B项,“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只有第三则材料说到了“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于文无据。D项,“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应该是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8.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答案:(关系)两者是辩证关系。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分析)优秀技能是基础,尽善尽美的品质是升华;标准苛刻、关注细节是基础,精益求精、百年品牌的卓越追求是升华。①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奇迹。②德国制造基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一骑绝尘。
三、综合素养
9.[改编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的看法,250字左右。
材料一: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
000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3
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总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还不足1分钱。
答案:(示例)铜车马的辉煌,来自原料的精挑细选、工艺的精巧极致和工匠的精心雕琢。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造出了“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而当前圆珠笔的制造,核心技术靠“山寨”,核心材料靠进口,暴露出我国圆珠笔行业核心工艺和工匠精神的缺失。造笔者看重于“多销”,满足于“薄利”,不思探索,甘为他人“打工”,更暴露出该行业甚至社会上重量不重质的心理弊病。今天,我们向祖辈学习,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执念细节”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使“中国制造”创新升级,建设“智造”强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