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10:18: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家乡文化生活
(限时45分钟)
1.[原创题]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2.下面是某省摄影家协会发布的“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展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魅力,省摄影家协会自即日起面向全省摄影爱好者征集“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作品可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古朴模样,也可通过新旧对比呈现历史的足迹、展现新时代的城乡风貌。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单幅或组图都行。投稿者应发誓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来稿要是采用,我们将按照规定惠寄稿酬。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踊跃赐稿。
3.一名主持人主持一台晚会,当她仪态万方、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麦克风的拉线绊倒了,全场哗然,陷入一片尴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来,镇定地说:“_
_
_。”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4.[改编题]2020年4月23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16个“世界读书日”。某电视台记者要拍摄以“走向阅读社会,享受阅读乐趣”为主题的三组新闻镜头,请你根据以下内容提示,拟写镜头三的脚本文字,并为其配上画外音。
地点:某市图书馆。
镜头一:高挂的横幅上写着“图书优惠大展销”,大厅内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市民们正在抢购着自己心爱的图书。
地点:某公交车停靠站。
镜头二:整洁的长椅上,几个候车的人,拿着杂志或报纸,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地点:某公园内。
镜头三(50字以内):__
_
画外音(100字以内):__
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使古村落不仅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
《广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材料二: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7年12月11日)
材料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
153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2
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2处。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只有约200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汤敏认为,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利用扁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正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一个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万个人干出70分,那就是70万分。”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的参与,“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
材料四:
(摘编自《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统计分析》)
(1)下列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
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
C.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造街”的做法,违背古村落保护的初衷,属于过度开发,难以对古村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古村落的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
D.“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家乡文化生活
(限时45分钟)
1.[原创题]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案:(示例)
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较深的事例有哪些?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
解析:访谈是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访谈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访谈中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不突兀;思路要清晰,有逻辑性;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具体可引导老师先说出他与陌生人交往的事例和经验,然后再给我们提出建议。
2.下面是某省摄影家协会发布的“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展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魅力,省摄影家协会自即日起面向全省摄影爱好者征集“记住乡愁”系列摄影作品。作品可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古朴模样,也可通过新旧对比呈现历史的足迹、展现新时代的城乡风貌。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单幅或组图都行。投稿者应发誓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来稿要是采用,我们将按照规定惠寄稿酬。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踊跃赐稿。
答案:①“模样”改为“原貌”或“面貌”;②“都行”改为“均可”;③“发誓”改为“保证”;④“要是”改为“一经”“一旦被”或“如被”;⑤“惠寄”改为“奉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①处的语境是呈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原来面貌”,而不是“模样”。②“都行”比较口语化,表达不够得体。③“发誓”的意思是庄严地说出来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语气过重,此词用在“征集活动启事”中不合适。④“要是”比较口语化,表达不够得体,可改为“一经”“一旦被”或“如被”。⑤“惠寄”是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不符合语境,此处可改为“奉寄”,用于自己对别人。
3.一名主持人主持一台晚会,当她仪态万方、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麦克风的拉线绊倒了,全场哗然,陷入一片尴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来,镇定地说:“__亲爱的观众朋友,你们的热情让我倾倒__。”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4.[改编题]2020年4月23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16个“世界读书日”。某电视台记者要拍摄以“走向阅读社会,享受阅读乐趣”为主题的三组新闻镜头,请你根据以下内容提示,拟写镜头三的脚本文字,并为其配上画外音。
地点:某市图书馆。
镜头一:高挂的横幅上写着“图书优惠大展销”,大厅内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市民们正在抢购着自己心爱的图书。
地点:某公交车停靠站。
镜头二:整洁的长椅上,几个候车的人,拿着杂志或报纸,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地点:某公园内。
镜头三(50字以内):__夕阳西下,清澈的河边,碧绿的柳树下,一个女孩正在有感情地朗读着《普希金诗选》……__
画外音(100字以内):__无论你在哪里,书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阅读改变自己,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世界。阅读让生活更精彩!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使古村落不仅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
《广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材料二: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7年12月11日)
材料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
153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2
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2处。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只有约200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汤敏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汤敏认为,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利用扁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正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一个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万个人干出70分,那就是70万分。”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的参与,“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
材料四:
(摘编自《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统计分析》)
(1)下列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
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
C.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根本之举”说法有误,材料三说“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而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都属于“救火式的奔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村落急剧消失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大量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造街”的做法,违背古村落保护的初衷,属于过度开发,难以对古村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古村落的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
D.“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因而”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中以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谈的是对古村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并不是说新叶村因为被保护和开发了才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C项,“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说法过于绝对,虽然材料一中提到“城市的扩张,不少……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的结论。D项,无中生有,“‘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三只提到“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并没有提到“主要途径”。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
答案:①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②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③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④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⑤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更好”“保护”“古村落”,从材料中筛选出与这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内容,然后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列举了浙江省新叶村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可概括出“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再如材料二说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周庄等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提出“更重要的是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的建议,据此可总结出“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又如材料三指出“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可见古村落保护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