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拿来主义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鱼翅(chì)
大度(dù)
譬如(pì)
蹩进(bié)
B.捧着(pěng)
孱头(càn)
冷炙(zhì)
仪礼(yí)
C.国粹(cuì)
脑髓(suǐ)
残羹(gēng)
住宅(zhái)
D.玄虚(xuán)
磕头(kē)
吝啬(sè)
冠冕(guàn)
解析:D项,冠(guān)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羡慕 徘徊 崇上 佳节大典
B.鞭闼 大度 咖啡 发扬国光
C.鸦片 自栩 姑且 勃然大怒
D.摩登 缘故 欣然 故弄玄虚
解析:A项,崇上——崇尚;B项,鞭闼——鞭挞;C项,自栩——自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工作之余做兼职,搞创收,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有些官员利用婚丧嫁娶来收受贿赂,东窗事发后还狡称这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
C.小刘同学站起来说道:“李老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有些学校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题目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学习质量的。
解析:A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含贬义,不合语境。B项,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使用正确。C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故使用错误。D项,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选项中说资料陈旧与词义无关。使用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恒久,更深刻。
B.《拿来主义》一文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读来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了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C.鲁迅先生早期曾非常尖锐地抨击过“国粹”。他曾以为要少看中国书,或者竟不看中国书。
D.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科学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提供有益的成分。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更深刻,更恒久”。B项,偷换主语,应在“今天”前加上“我们”。D项,不合逻辑,“进步的、合理的、科学的、美的东西”内容上有包含与交叉,不能并列。
二、课内阅读
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完成5~9题。
5.根据课文的观点,对下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送去”: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
B.“拿来”:指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别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
C.“抛来”“抛给”:含义一样,都是对方不要的、施舍的东西。
D.“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一句,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
解析:“抛来”和“抛给”的含义不同,“抛来”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给”是有目的的,一定会有附加条件。
6.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 B )
A.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D.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解析:A、C、D三项中的“国粹”“摩登”“进步”都是反语。
7.下列对《拿来主义》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子,其实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B.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既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又能使人得到艺术的愉悦。
C.本文虽然是一篇专谈批判继承问题的文章,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讽刺能力也力透纸背地一再表现出来。
D.本文全面而形象地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批判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
解析:“鸦片”在课文中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害又有益的一类事物。
8.下列对《拿来主义》一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表达了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以后又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写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
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解析:D项,这句话说的是“拿来”的意义、“拿来”与“创新”的关系。
9.“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①内容上:以简洁的语言明确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即要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完全自主地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________,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________,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朝灭亡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________。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________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认为不值得一看。置之不顾:放在那儿不管。海纳百川:形容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根据以上词语的意思及语境,可推出选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可见,“拿来”外来文化非常重要
B.外国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
C.“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来文化更重要
D.“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
解析:材料第二段谈论的是文化输出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关系。A、B两项有总结第一段内容的作用,但没有引出第二段内容的作用,放在第二段开头不恰当。C项的观点在文中找不到对应的信息。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解析:A项,语序不当,可将“针对这一问题”放到句首或者“应”的后面。C项,“营造出……社会氛围浓郁起来”句式杂糅。D项,“采取”与“活动”搭配不当。
4.[改编题]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答案:(示例)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__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__。”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__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__。这种精神素质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__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__。
解析:根据“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后面句中内容应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所以①处可填“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根据“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可知,后面句子应是对其原因的分析,②处可填“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根据“这种精神素质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可知,最后一句应是“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的意义,可填“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
6.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鲁迅政治讽刺诗的艺术特点。
1925年6月,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鲁迅同情学生,伸张正义,借曹植《七步诗》之意作《替豆萁伸冤》一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七步诗》写兄弟骨肉相残,此诗则揭露了校方对爱国学生的迫害。诗中的“办教席”,是指杨荫榆宴请评议员,商议开除刘和珍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事。为此,鲁迅先生专门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而鲁迅的这首诗,对段祺瑞政府和杨荫榆之流进行了有力的声讨,具有特殊的讽刺和鞭笞意味。
答案:力透纸背、幽默辛辣。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替豆萁伸冤》一诗,再结合材料的介绍,明确这首诗的作用是“对段祺瑞政府和杨荫榆之流进行了有力的声讨”;其次要明确题干要求的是概括鲁迅政治讽刺诗的艺术特点,为此要调动知识积累,明确诗歌有哪些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抒情性等;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写出两个四字短语,对诗的特点进行概括。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吗,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改动)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畸形的社会状态,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C.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对现实的失望,使人们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导致整个社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让我们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人格。
解析:B项,“鲁迅精神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中有“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吗,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C项,“导致整个社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无中生有,于文无据。D项,“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让我们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人格”理解有误,结合最后两段内容可知,这种人生境界指的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和“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B.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举例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并列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论证中心,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解析:C项,“以并列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理解错误,应为递进结构。先点明鲁迅精神的价值所在,再具体阐述“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实质,最后点明其精神对于今日之民众的现实意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也绝不能参与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造成的。
C.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这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人格特征大多源自性格特征。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解析:C项,“人格特征大多源自性格特征”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末尾有“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这是鲁讯的人格所致”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为“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
三、综合素养
10.[原创题]高一年级开展“走近鲁迅,佳作互荐”活动,请你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选一篇小说推荐给同学并写一则推荐词,要求写明推荐理由,并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推荐,语言简洁生动,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推荐词)《社戏》一文,通过对“我”和农村少年伙伴夏夜看戏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它是一篇至真至美的作品,因为这里有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率真善良的农家朋友、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
解析:本题是让我们根据要求给书籍“写一则推荐词”,所选应为自己感触深刻的作品。根据“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推荐”等要求,可以综合分析作品的内容。如《社戏》一文,可从淳朴的农家人的角度来概括;从主题上看,可从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人及农村自然的无比热爱的角度来概括。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拿来主义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鱼翅(chì)
大度(dù)
譬如(pì)
蹩进(bié)
B.捧着(pěng)
孱头(càn)
冷炙(zhì)
仪礼(yí)
C.国粹(cuì)
脑髓(suǐ)
残羹(gēng)
住宅(zhái)
D.玄虚(xuán)
磕头(kē)
吝啬(sè)
冠冕(g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羡慕 徘徊 崇上 佳节大典
B.鞭闼 大度 咖啡 发扬国光
C.鸦片 自栩 姑且 勃然大怒
D.摩登 缘故 欣然 故弄玄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作之余做兼职,搞创收,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有些官员利用婚丧嫁娶来收受贿赂,东窗事发后还狡称这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
C.小刘同学站起来说道:“李老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有些学校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题目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学习质量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恒久,更深刻。
B.《拿来主义》一文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读来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了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C.鲁迅先生早期曾非常尖锐地抨击过“国粹”。他曾以为要少看中国书,或者竟不看中国书。
D.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科学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提供有益的成分。
二、课内阅读
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完成5~9题。
5.根据课文的观点,对下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去”: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
B.“拿来”:指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别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
C.“抛来”“抛给”:含义一样,都是对方不要的、施舍的东西。
D.“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一句,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
6.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 )
A.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D.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7.下列对《拿来主义》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子,其实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B.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既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又能使人得到艺术的愉悦。
C.本文虽然是一篇专谈批判继承问题的文章,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讽刺能力也力透纸背地一再表现出来。
D.本文全面而形象地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批判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
8.下列对《拿来主义》一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表达了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以后又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写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
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9.“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________,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________,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朝灭亡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________。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________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见,“拿来”外来文化非常重要
B.外国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
C.“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来文化更重要
D.“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4.[改编题]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__
__。”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__
__。这种精神素质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__
__。
6.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鲁迅政治讽刺诗的艺术特点。
1925年6月,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鲁迅同情学生,伸张正义,借曹植《七步诗》之意作《替豆萁伸冤》一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七步诗》写兄弟骨肉相残,此诗则揭露了校方对爱国学生的迫害。诗中的“办教席”,是指杨荫榆宴请评议员,商议开除刘和珍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事。为此,鲁迅先生专门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而鲁迅的这首诗,对段祺瑞政府和杨荫榆之流进行了有力的声讨,具有特殊的讽刺和鞭笞意味。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吗,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鲁迅的存在,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摘编自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有改动)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本质精神是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畸形的社会状态,是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鲁迅精神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
C.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对现实的失望,使人们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导致整个社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
D.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这种人生境界就是让我们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人格。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不要纠结于鲁迅与其周边哪一个人的关系如何,这样解读,会阻碍我们去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B.作者写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是举例论证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
C.文章第二、三、四段,以并列结构阐述了鲁迅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普通人具有的意义。
D.原文标题明确提出论证中心,是作者结合社会现状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极具现实意义。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也绝不能参与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B.鲁迅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这是由他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的性格造成的。
C.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并反抗,这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人格特征大多源自性格特征。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这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三、综合素养
10.[原创题]高一年级开展“走近鲁迅,佳作互荐”活动,请你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选一篇小说推荐给同学并写一则推荐词,要求写明推荐理由,并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推荐,语言简洁生动,不超过100个字。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