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图书馆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触(chù)
教益(jiào)
白炽灯(zhì)
B.书刊(kān)
间隙(xì)
自吟啸(xiāo)
C.氛围(fèn)
睿智(ruì)
阅览室(shì)
D.僧侣(sēng)
音讯(xùn)
链子锁(su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钟情 讲受 宽敞
B.优雅 消磨 灿烂
C.暗淡 画相 豁然
D.点缀 四壁 和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②幼年丧母、青年丧夫、善良孝顺的窦娥一直与婆婆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③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④我和几个老同学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
⑤如果人情消费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甚至到了举债的地步,那显然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
⑥也许是生搬硬套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在班上,一些同学不是沉迷于玩游戏就是刷手机追剧,班主任为此感到担忧,计划出一期以“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委员设计了一个“好书推荐”栏目,面向全班同学征稿。请你从《论语》《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作品,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词,介绍作品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①__
__。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②__
__。因为即便是微小,它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说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这样的态度,背后隐藏的不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③__
__。
6.下面是某地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图书馆的抬爱!在新的一年里,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将竭诚为您效命。今年,市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物色“市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上图书馆》一文,完成7~9题。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我”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七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课文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8.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历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八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九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因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________。
在高中阶段,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________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就会________,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大型仪器,或者说是“原子对撞机”,( ),即反物质。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________,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所不辞 到访 淹没 望而却步
B.义不容辞 到访 湮没 畏葸不前
C.在所不辞 造访 湮没 畏葸不前
D.义不容辞 造访 淹没 望而却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B.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C.我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D.我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实验室里,这种奇异的物质是由这种仪器产生的
B.这种仪器可将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产生在实验室里
C.这种微量的奇异物质在实验室里的这种仪器可产生
D.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
4.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个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分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报纸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5.[原创题]《上图书馆》和《读书:目的和前提》都写了作者读书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记读书的氛围都温暖感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读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某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这两种态度,你怎么看?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之美
王佐良
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刻画它们的绝不是一双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文学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
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因此,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至甲骨文,出现了为王室服务的专业书法家,不仅一笔一画的刀功手法让人赞叹,而且结体布白的清晰概念使一片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展现出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书法,或挺拔峻峭,或雍容典雅,有天禀元气之象,令人震撼。古代文字书写的变化常常和朝代的更迭紧密相连。殷商之后,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器,金文出现繁荣,金文其实已不仅是“文”,而且有“字”,汉字极大地丰富了。相比甲骨文,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汉字经历了从简到繁的成长嬗变。然而,终有一天,它会回归到简。秦扫合六国,一统天下,汉字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也开始了由繁到简的转变。隶书的出现,使汉字平民化了,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兢兢业业,刻意创新,汉字书法之美始现千姿百态的绚丽景象。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大家如群星闪耀,为世人所仰望,“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绚烂的辞藻赞颂书法作品,“纤纤兮如新月出于天涯,落落乎犹众星列于云汉”(孙过庭《书谱》)。从上层阶级到平民百姓都刻苦学习书法,留下了很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佳话。
近来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我甚以为不可。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汉字的真美在于简,网络时代的汉字将更加简化并愈益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B.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C.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D.汉字之美,仅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B.文章第二段画线句是设问句,语意重,语气强,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首先亮出观点“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D.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的观点。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
A.汉字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易》《诗》等标志着人类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
B.相比其他文字,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
C.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
D.在刻符基础上形成的文字,具有旷古绝世的美感。
三、综合素养
9.下面是某校学生会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图书馆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接触(chù)
教益(jiào)
白炽灯(zhì)
B.书刊(kān)
间隙(xì)
自吟啸(xiāo)
C.氛围(fèn)
睿智(ruì)
阅览室(shì)
D.僧侣(sēng)
音讯(xùn)
链子锁(suǒ)
解析:A项,白炽灯(chì);B项,自吟啸(xiào);C项,氛围(f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钟情 讲受 宽敞
B.优雅 消磨 灿烂
C.暗淡 画相 豁然
D.点缀 四壁 和拍
解析:A项,讲受——讲授;C项,画相——画像;D项,和拍——合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②幼年丧母、青年丧夫、善良孝顺的窦娥一直与婆婆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③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④我和几个老同学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
⑤如果人情消费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甚至到了举债的地步,那显然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
⑥也许是生搬硬套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豁然开朗:原指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使用正确。②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用错对象。③气象万千:形容事物和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使用正确。④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望文生义。⑤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使用正确。⑥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使用错误,应用“牵强附会”。
4.在班上,一些同学不是沉迷于玩游戏就是刷手机追剧,班主任为此感到担忧,计划出一期以“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的黑板报。宣传委员设计了一个“好书推荐”栏目,面向全班同学征稿。请你从《论语》《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作品,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词,介绍作品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原则,通过简单对话和行动成功刻画了孔子及其众弟子个性鲜明的形象。其中很多名句朗朗上口,给人哲思,流传至今。要了解汉文化,我们不能不读《论语》。
解析:推荐词重在“推荐”,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别人推荐某物,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该物的名称,然后应该介绍该物值得推荐的地方,即该物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并加以具体说明。本题要求为某本书写推荐词,我们可以从三本书中任选一本,先介绍自己所推荐的书的名称,然后从内容、主旨、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介绍该书的特点,可适当引用。介绍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①__它所表现的形式短小、迅捷__。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②__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也有深度__。因为即便是微小,它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说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这样的态度,背后隐藏的不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③__而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见识__。
解析:第①处,根据后面“体现了这一特征”,并结合前句微阅读的阅读方式,可知此处应填微阅读的特点;第②处,根据后面的“因为……”,可知此处应填一句与常人理解不同的转折句;第③处,根据前句“不是……”,可知此处应填“而是……”,对前句内容要有所否定,见解上要有所升华。
6.下面是某地图书馆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图书馆的抬爱!在新的一年里,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将竭诚为您效命。今年,市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在微信上物色“市图书馆”公众号并关注。您进入公众号后,可在线阅读图书、期刊,也可在线办理书目查询及图书续借等事情。该公众号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欢迎您对公众号的改进提出浅见!
答案:①“抬爱”改为“厚爱”;②“效命”改为“服务”;③“物色”改为“寻找”;④“该公众号”改为“我们的公众号”;⑤“浅见”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抬爱”是看得起、提拔、爱护的意思,这里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厚爱”。“效命”是说奋不顾身地出力服务,这里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服务”。“物色”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找和挑选(需要的人或东西)。这里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寻找”。“该公众号”的“该”指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物,一般是介绍第三方的。这里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我们的公众号”。“浅见”是说短浅的见识,一般用作谦辞。这里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上图书馆》一文,完成7~9题。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我”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七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课文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解析:A项,“至今都怀念……”错误,应为“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老师们教的并不多”说法错误。
8.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段作者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历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八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九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解析:B项,“这是一种空间顺序”说法错误,应是时间顺序。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解析:A项,“公书林”错,应是清华大学图书馆。B项,应该是“‘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C项,原文是说“部分地满足了”。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因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________。
在高中阶段,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________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就会________,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大型仪器,或者说是“原子对撞机”,( ),即反物质。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________,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在所不辞 到访 淹没 望而却步
B.义不容辞 到访 湮没 畏葸不前
C.在所不辞 造访 湮没 畏葸不前
D.义不容辞 造访 淹没 望而却步
解析:第一处,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于冒险或犯难的事。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语境“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可知应填入“在所不辞”。第二处,造访:前往拜访。到访:到达(某处)访问或探访;来访。这里主要是从被访者的角度说的。语境中有“并且常常”,可知应填入“造访”。第三处,湮没:埋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根据语境“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可知应填入“湮没”。第四处,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重点是畏惧。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重点是停止不前。根据语境“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可知此处应填入“畏葸不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B.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C.我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收集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D.我读完图书馆当地的书之后,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
解析: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全句无主语,应在句首加上“我”;二是语序不当,“当地”应修饰“图书馆”,不能修饰“书”;三是搭配不当,“收集”不能与“图书馆和书店”搭配。认真分析四个选项,可知选B最合适。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在实验室里,这种奇异的物质是由这种仪器产生的
B.这种仪器可将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产生在实验室里
C.这种微量的奇异物质在实验室里的这种仪器可产生
D.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
解析:根据前面句子可知,主语应该是“这种仪器”才能衔接恰当,故排除A、C两项;结合语境可知,B项与后句不能衔接。故选D。
4.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个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分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报纸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答案:(示例)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书籍并为社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的图书馆。
解析:筛选出文段中的“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等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其中的关键词句摘取并整合起来,以下定义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5.[原创题]《上图书馆》和《读书:目的和前提》都写了作者读书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记读书的氛围都温暖感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读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某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这两种态度,你怎么看?
答案:(示例)这位馆长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一些读者对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表示不满,则暴露了他们的公民平等意识的欠缺。
解析:本题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某些读者的不满情绪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值得肯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乞丐和拾荒者也有去图书馆读书的权利。因此首先要肯定馆长的做法,再剖析拒绝拾荒者等进入图书馆的人的心态和思想。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之美
王佐良
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刻画它们的绝不是一双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文学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
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因此,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至甲骨文,出现了为王室服务的专业书法家,不仅一笔一画的刀功手法让人赞叹,而且结体布白的清晰概念使一片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展现出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书法,或挺拔峻峭,或雍容典雅,有天禀元气之象,令人震撼。古代文字书写的变化常常和朝代的更迭紧密相连。殷商之后,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器,金文出现繁荣,金文其实已不仅是“文”,而且有“字”,汉字极大地丰富了。相比甲骨文,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汉字经历了从简到繁的成长嬗变。然而,终有一天,它会回归到简。秦扫合六国,一统天下,汉字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也开始了由繁到简的转变。隶书的出现,使汉字平民化了,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兢兢业业,刻意创新,汉字书法之美始现千姿百态的绚丽景象。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大家如群星闪耀,为世人所仰望,“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绚烂的辞藻赞颂书法作品,“纤纤兮如新月出于天涯,落落乎犹众星列于云汉”(孙过庭《书谱》)。从上层阶级到平民百姓都刻苦学习书法,留下了很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佳话。
近来有人提倡恢复繁体字,我甚以为不可。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汉字的真美在于简,网络时代的汉字将更加简化并愈益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B.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C.文字的创造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D.汉字之美,仅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
解析:D项,原文第四段开头是说“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论证的中心论点是: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B.文章第二段画线句是设问句,语意重,语气强,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首先亮出观点“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汉字具有独特的简洁之美”。
D.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汉字之美,还在于它举世无双的刻画、书写之美”的观点。
解析:B项,文章第二段中画线句是反问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汉字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易》《诗》等标志着人类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
B.相比其他文字,金文凸显雍容华贵、结构繁复,这与王室贵族讲究奢靡豪华、繁文缛节的生活方式相映衬。
C.汉字从甲骨文的简到金石籀篆的繁,历经千年,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向简回归,汉字简化既顺应时代,也符合今天数字化的大趋势。
D.在刻符基础上形成的文字,具有旷古绝世的美感。
解析:A项,原文第二段中有“标志着汉语言文学的正式诞生”。B项,原文第四段中有“相比甲骨文……”。D项,原文第一段中有“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三、综合素养
9.下面是某校学生会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世界读书日活动”有三方面内容:①举办书评比赛(包括收集书评和书评评选);②举办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包括聘请演讲人、布置场地);③放映世界读书日精彩电影(包括选影片、联系放映事宜)。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框架图的意思。题中,所有的框架都在“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归属之下,然后分为“书评比赛”“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世界读书日精彩电影”三个部分。组织答案时要符合这个关系。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