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登泰山记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2 登泰山记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14:16: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登泰山记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崖限当道者(界限)
B.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C.越长城之限(界限)
D.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解析:限,门槛。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解析: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有”同“又”。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回视日观以西峰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解析:A项,同“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把,拿;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在,在……时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阳谷皆入汶
B.至于泰安
C.多平方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解析:A项,阳,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今义: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B项,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其意思是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今义:数学名词。D项,数里,古今义均为“几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崖限当道者
D.极天云一线异色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名词用作动词,照。C项,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D项,名词作状语,像线一样。
6.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崖限当道者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或曰,此东海也
解析:A、C、D三项为判断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
7.下列关于古代日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戊申晦,五鼓   
晦:农历每月初一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C.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夏至日
D.待到重阳日
重阳:农历八月十五
解析:A项,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项,至日:冬至日;D项,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须臾成五采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登泰山记》中“__阳谷皆入汶__,__阴谷皆入济__”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3)《登泰山记》中“__当其南北分者__,__古长城也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二、课内阅读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9~11题。
9.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晦: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
解析:D项,“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表述错误,在文中,“桐城”指作者的籍贯,表明作者是桐城人。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课文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解析:B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的表述遗漏信息,应该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文:__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又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__
(2)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译文:__到日观峰几里之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__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________,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________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________,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________,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解析:A项,“成为……机会”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应改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D项,语序不当,“我国”应移至句首。故选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
解析:本题所填句子要引领下文,通过下文内容可知先写文人,再写景色,故排除B、C两项;D项语言平淡无奇,不符合文段特色,故排除。A项具有承前启后的关联作用,且语言凝练有力,符合文段内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解析:第一空,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本文中指时间的推移,故填“时过境迁”。第二空,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通过文中的“如”字,可知此句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故填“身临其境”。第三空,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放荡不羁: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受约束。从前句“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可知,这里指“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故填“放浪形骸”。第四空,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本题中“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不是“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故填“至理名言”。
4.[改编题]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连贯通顺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日记体游记的特点是按日期记载行程以及路途所见、所闻、所感。
②日记体游记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③日记体游记大多以短篇为主。
④日记体游记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答案:日记体游记是一种按日期记载行程以及路途所见、所闻、所感,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短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独特文学体裁。
解析:短句变长句的步骤:一是确定主干句(核心句),主干句常常是一组短句中的肯定性判断句或结论性语句;二是把其余短句转化为短语,分别修饰主干成分。把短句转化为修饰性短语时,要安排好各个修饰成分的层次顺序,使其修饰恰当,合情合理。
5.请根据下面的文字,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50个字。
自贡网讯(记者欧亚非) “我自愿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为公园捐赠无报酬的志愿服务。”12月7日,在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开营仪式上,25名年轻的科普志愿者隆重宣誓。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他们将成为自贡地质公园的“传播者”,走进公园的各个景区,并在各大网络自媒体上发布相关科普文章、游记和图片。
当天的仪式上,脚爬客自然科普基地与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合作基地授牌,双方将就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地质公园科普推广等方面展开多渠道的深度合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前往自贡的脚爬客自然科普基地的25名科普志愿者是从1
500多名志愿者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拥有各自的专业特长,如旅游规划、科普研学、互联网、写作摄影等。他们将前往恐龙博物馆、凉高山硅化木、盐业历史博物馆、大安老盐厂1957、石笋沟、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址等地进行考察,参加地质公园科普讲座、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用“互联网+地学科普”的形式为公园服务,让更多的人知晓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了解地学有关知识。
答案:12月7日,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开营,25名年轻的科普志愿者隆重宣誓,将成公园的“传播者”。
解析:仔细阅读新闻后可知,人物为“25名年轻的科普志愿者”,事件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开营”。筛选出人物、事件等主要信息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即可。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解析:“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断开,故先排除D项;“也”后也应断开,再排除A项;“万家烟火”是常用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再排除B项。故选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羲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解析: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解析:“进入山中六七里路”错误,原文是说“未至山六七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译文:__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__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
译文:__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声音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__
【参考译文】
衡山、庐山、茅山、蒋山都是天下名山,蒋山又确实为江南群山之首。三国吴太祖孙权为蒋子文在此建庙,所以称这座山为蒋山;又因为南朝齐时周颙曾隐居此地,所以称这座山为北山;山中常常有紫气飘荡,所以又称这座山为紫金山。把所有的名字统一起来,总称这座山为钟山。我以前曾经到过这座山(钟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今天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离山还有六七里路,就看见山峰陡峭,因遮蔽半隐半现,仿佛隐藏在云雾中,隔绝了太阳;泉水涌流,使山涧激起波澜,水流细小而洁净,非常可爱。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从晋代以来,刺史罢官还山,都要栽下百余棵松树,因此山上松树很多。
沿山行走了五里路,就抵达灵谷寺了。寺原来在独龙阜,是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造的;宋代曾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明代初年,将寺迁移到山的东边,改名叫灵谷寺。寺里佛龛中的雕刻与墙壁上的绘画,已不如以前,只有无量殿上的宝公塔完好地保存着。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声音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我们)来到宝公塔前对塔行礼。拜完,向和尚询问三绝碑,(才知碑)早已被毁坏殆尽了。
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踩在上面仿佛有声音。从宝公塔沿山路往左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宝志禅师说法台旧址的旁边是八功德水池。水池边藤蔓、葛草交错缠绕,寻求佛经所说的澄净清泠,连一点儿痕迹也找不到。
过了这儿便是太子岩,这里是山上最高的地方。我于是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看见覆舟、鸡鸣等山,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后面的湖水。难道这就是六朝当时的美丽景色吗?向南便可以俯身远眺城里的万家烟火,景象可谓绮丽而纷乱,色彩错杂如绣;那一块空阔无人烟的地方,大概就是夕阳映照下的六朝当时的宫殿吧。北方横陈着一条大江,极目远望,对岸的水边苍青一片,六朝盛时的天子气象至今仍可以从中想象得出,(但六朝已亡,)如虎盘踞、如龙盘伏的险要的江山形势,却一如往昔。于是我独自对齐梁时依次更迭的君主暗暗感慨,深深地惋惜他们纷纷灭亡,沉没在这儿。
沿着山岩下来,日色已经接近黄昏。朝阳洞、商飚馆、周颙草堂、王羲之墨池,这几个景点特别偏僻,都不能去游玩。我们告别了和尚便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松风从背后吹来,好像在送人归去,明亮的月光照着全身。(我们)恋恋不舍地边走边观赏着这清凉的景致,恍恍惚惚,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忘记了山路的幽僻和遥远。
三、综合素养
10.某中学举行高三毕业典礼,特邀请家长、各界朋友参加。下面是该校邀请函的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亲爱的家长、各界朋友:
你好!春秋鼎盛,寒窗三载,在这凤凰花开的六月,青春的骊歌响起。毕业在即,我校高三毕业生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为了欢送他们,我校为他们准备了最神圣的欢送仪式,为此我们衷心地邀请您能莅临现场,参加毕业典礼。感谢您在学子们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鼎力支持,相信您的到来将会是典礼上最温暖的风景。
答案:①“你”应改为“您”;②“春秋鼎盛”应改为“春华秋实”;③“衷心”应改为“诚恳”;④“莅临”应改为“亲临”;⑤“鼎力支持”应改为“支持”。
解析:“你”不符合谦敬要求,应改为“您”;“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不能用于学生,应改为“春华秋实”;“衷心”用于下对上或平辈之间,应改为“诚恳”;“莅临”用于长辈、上级到来,应改为“亲临”;“鼎力支持”是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应改为“支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登泰山记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崖限当道者(界限)
B.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C.越长城之限(界限)
D.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余始循以入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回视日观以西峰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阳谷皆入汶
B.至于泰安
C.多平方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崖限当道者
D.极天云一线异色
6.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崖限当道者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或曰,此东海也
7.下列关于古代日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晦,五鼓   
晦:农历每月初一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C.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夏至日
D.待到重阳日
重阳:农历八月十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
__,__
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登泰山记》中“__
__,__
__”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3)《登泰山记》中“__
__,__
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二、课内阅读
阅读《登泰山记》,完成9~11题。
9.下列对《登泰山记》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晦:农历每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作者所属的文学流派。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课文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课文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________,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________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________,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________,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4.[改编题]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连贯通顺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日记体游记的特点是按日期记载行程以及路途所见、所闻、所感。
②日记体游记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③日记体游记大多以短篇为主。
④日记体游记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5.请根据下面的文字,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50个字。
自贡网讯(记者欧亚非) “我自愿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为公园捐赠无报酬的志愿服务。”12月7日,在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开营仪式上,25名年轻的科普志愿者隆重宣誓。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他们将成为自贡地质公园的“传播者”,走进公园的各个景区,并在各大网络自媒体上发布相关科普文章、游记和图片。
当天的仪式上,脚爬客自然科普基地与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合作基地授牌,双方将就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地质公园科普推广等方面展开多渠道的深度合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前往自贡的脚爬客自然科普基地的25名科普志愿者是从1
500多名志愿者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拥有各自的专业特长,如旅游规划、科普研学、互联网、写作摄影等。他们将前往恐龙博物馆、凉高山硅化木、盐业历史博物馆、大安老盐厂1957、石笋沟、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址等地进行考察,参加地质公园科普讲座、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用“互联网+地学科普”的形式为公园服务,让更多的人知晓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了解地学有关知识。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羲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
三、综合素养
10.某中学举行高三毕业典礼,特邀请家长、各界朋友参加。下面是该校邀请函的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亲爱的家长、各界朋友:
你好!春秋鼎盛,寒窗三载,在这凤凰花开的六月,青春的骊歌响起。毕业在即,我校高三毕业生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为了欢送他们,我校为他们准备了最神圣的欢送仪式,为此我们衷心地邀请您能莅临现场,参加毕业典礼。感谢您在学子们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鼎力支持,相信您的到来将会是典礼上最温暖的风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