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条形统计图(二)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条形统计图(二)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09: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P39-40
执教者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二)》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计》中的教学内容。教材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编排了统计表初步、条形统计图(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是“条形统计图(一)”的延续。本课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运动会场景引入,进一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通过读、画条形统计图,经历使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统计数据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数据的统计过程已经有所体验,也具备一些数据分析的生活经验,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班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较薄弱,思维不是很活跃,学习品质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里,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引入,让学生亲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用纵向表示各类物品的数量,也可以使用水平方向表示物品的数量。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2. 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这里,借助统计学生上学交通方式的生活情境,以小组合作确定一格数量的学习方式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课堂生成的条形统计图,通过比较、交流,体会到合理确定单位数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通过对统计图上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初步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及画法。
2. 经历合作探究、自主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读图能力,培养统计意识,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数学素养。
3.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反思与评价,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学技术:PPT。
学习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手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预设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 出示课件、引发思考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边看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的比赛,边学习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去运动会上看看。
介绍小动物们的交通工具。
动画重现车辆行驶至运动场的情景。
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
收集数据。
小组分工合作:数一数不同车辆的数量。
整理数据。
汇报交流:大客车一共有15辆;轿车一共有32辆;摩托车一共有24辆;自行车一共有37辆。
呈现数据:完成统计表。
学习兴趣: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积极思考,能主动参与活动,主动交流。
学业成果:能准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会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设计意图:从对不同交通工具的分类计数中激发学生进行统计的兴趣。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的过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图表、揭示课题
1. 出示条形统计图。
2. 揭示课题。
3. 回顾条形统计图的基本要素(播放视频)。
4. 提问:表示大客车的直条为什么会出现半格?
5. 课件演示画轿车直条的过程。
6. 组织反馈摩托车及自行车的直条。
1. 观看视频,独立思考。
2. 汇报交流。
标题、横轴(项目)、纵轴(数量)、单位名称、直条。
3. 独立思考:1刻度表示多少?
4. 汇报交流。
5. 画出轿车的直条。
6. 画出摩托车、自行车的直条。
学习习惯: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学业成果:能准确判断出1格的数量。
学业成果:能正确使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统计数据。
再呈图表,比较异同
出示横向条形统计图。
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小结: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一样,都有五个基本要素。
仔细观察。
汇报交流。
学习习惯: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业成果: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两种表现形式。
分析图表,深化理解
出示两个售货站的售货情况统计图。
探究
(1)提问:两个售货站中,哪种食品最受欢迎?
(2)质疑:雪糕的格子数比矿泉水多,数量为什么反而少呢?
(3)小结:同一张统计图,只需看直条的长短来比较数量的多少;不同的统计图,就不能直接比较直条的长短,要看一格表示的数量。
(4)组织讨论:2号售货站的统计图也能用一格表示5的数量来画吗?
3. 跟进练习。
仔细观察。
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3)同桌讨论。
口答。
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思考。
学习习惯: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业成果:读出直条所表示的数量;知道不同的统计图,就不能直接比较直条的长短,要看一格表示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读、画条形统计图,经历使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统计数据的过程,知道条形统计图两种不同形式,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逐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三、巩固应用
1. 组织汇报学生统计上学交通方式的情况。
2. 画条形统计图。
组织小组讨论:根据统计的数据,该如何确定一格的数量?
3. 组织反馈。
归纳总结:我们要根据数据的大小和格子的多少,合理地确定一格表示几,再去画统计图,使得统计图更科学合理和美观。画完之后,要认真检查统计图是否完整。
绿色出行教育。
(机动)跟进练习:一格表示多少合适?
1. 汇报交流。
2. 小组讨论:一格表示多少。
3. 反馈交流。
4. 尝试总结归纳。
5. 全班交流。
学习习惯: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愿,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业成果:体会合理确定单位数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图、读图、分析数据,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结合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在体验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四、回顾梳理,评价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
1. 梳理知识。
2. 交流收获与体验。
学习兴趣: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认识深刻。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体验学习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及时评价学习表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标题
5276854445 单位名称
92329015240052768526670
518160115570纵轴
518160233045 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数量
51816058420
518160109220 0
横轴 项目名称
作业设计
一、说出下面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的大小和直条表示的多少。(注意单位不要写错)

一格表示: 一格表示: 一格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二、统计。
三年级学生春游游玩项目
名称
划船
打彩球
小火车
旋风
人数(人)
85
60
45
38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填空。
① 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是( )。
② ( )项目最受欢迎,参加划船的人数比参加旋风的人数多(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