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同步巩固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09:31: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蜡炬(jù)
躯体(qū)
始作俑者(yōng)
B.溃脓(kuì)
烧沸(fèi)
按捺不住(nà)
C.脂肪(zhǐ)
既已(jì)
熏陶渐染(jiān)
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而散(hò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B.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C.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D.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B.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C.惊异于/薄壁那边
D.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二、课内阅读
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6~8题。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
7.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
8.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十年来,昌耀的诗以对“西部”的深刻体验见长。它们之所以强烈________了广大读者的心,却不限于表面的地缘________,而是因为“西部”作为诗歌的激发点,它与诗人块垒峥嵘的内在灵魂世界构成了双向的对话、召唤。西部成为一个博大的“心象”,一个历史与当下、自然与意志、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混茫难分的活的诗中的“绝对现实”。(    )。他既以精确、锋利的质感________西部大自然的状貌,又以奇崛刚劲的隐喻写出了它们的“灵魂”。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________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性。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震动 体裁 体现 有意识
B.振动 题材 体现 无意识
C.震动 题材 呈现 有意识
D.振动 体裁 呈现 无意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B.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C.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D.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B.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C.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D.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4.将下面的这个长句变成三个单句。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5.[原创题]学了闻一多的《红烛》,再结合他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节选自雪莱《西风颂》)
6.诗中画横线的两行诗句有什么含意?
7.诗人以“竖琴”自比,并且祈求西风“把我的话语……向人间播散”,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与追求?
8.你怎样理解“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节,先总写凝滞的死水,再从色彩、光泽上具体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B.第三节从静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则从动态上写出了死水的沉寂。
C.第五节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深刻地说明: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D.全诗是一种比喻,以“死水”比喻黏滞不动、沤得发臭、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精神。
10.诗歌中最鲜明的意象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有何象征意义?“绝望”一词的作用是
11.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三、综合素养
12.本课的四首诗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托物言志抒情。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13.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进行点评,阐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三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蜡炬(jù)
躯体(qū)
始作俑者(yōng)
B.溃脓(kuì)
烧沸(fèi)
按捺不住(nà)
C.脂肪(zhǐ)
既已(jì)
熏陶渐染(jiān)
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而散(hòng)
解析:A项,始作俑者(yǒng);B项,溃脓(huì);C项,脂肪(zh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B.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C.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D.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解析:D项中,虽然有“像”字,但该句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D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C.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解析:A.“奉还”指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C.“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
解析: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的使用。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B.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C.惊异于/薄壁那边
D.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解析:D项的正确划分应为: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二、课内阅读
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6~8题。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
答案:在这些诗行里,诗人的心情是轻松、乐观的,他仿佛看到了作为意志力、作为英雄主义象征的红烛在焦急的泪水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间,所以,这是焦急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在具有“五四”时代特色的乐观激情中,闻一多又一次与传统文化的牺牲精神产生了共鸣。
7.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他努力勉励自己用属于“五四”时代的不恤牺牲、乐观向上的激情扫除了内心深处的阴云,从文化意识冲突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于是,这一简洁的收束又显得那么的意味深长。
8.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写蜡烛的燃烧,蜡烛的伤心流泪,进而喻指人类要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拯救灵魂、给别人与世界带来光明快乐的精神。《红烛》不是光写蜡烛,而是在写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境界,耕耘自然有收获。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十年来,昌耀的诗以对“西部”的深刻体验见长。它们之所以强烈________了广大读者的心,却不限于表面的地缘________,而是因为“西部”作为诗歌的激发点,它与诗人块垒峥嵘的内在灵魂世界构成了双向的对话、召唤。西部成为一个博大的“心象”,一个历史与当下、自然与意志、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混茫难分的活的诗中的“绝对现实”。(    )。他既以精确、锋利的质感________西部大自然的状貌,又以奇崛刚劲的隐喻写出了它们的“灵魂”。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________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性。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
A.震动 体裁 体现 有意识
B.振动 题材 体现 无意识
C.震动 题材 呈现 有意识
D.振动 体裁 呈现 无意识
解析:震动: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如震动全国;也可用于抽象的东西,如心灵的震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如手机振动。语境强调感染读者的内心,所以选“震动”。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闻一多《红烛》的题材是赞颂红烛的奉献精神。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结构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语境指写作“西部”内容,应该选“题材”。呈现:指外在的态势,我们用肉眼或者稍加推测就能够知道的。体现:指某种态势所能表达的东西,是一种深层的状态。语境指西部大自然的状貌,是外在态势,应该选“呈现”。语境“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是一种主现意识,所以选“有意识”。故选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B.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C.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D.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解析:画线句的句首缺少主语“其诗”,“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两句的语序颠倒,按已知到未知的逻辑规律,应把“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放在后面。故选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B.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C.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D.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解析:此处语境强调昌耀诗歌的特点,“情境”“隐喻”都指他的诗歌,所以应排除A、D两项。“情境”“隐喻”是由显到隐,由直观到抽象,所以应排除C项。故选B。
4.将下面的这个长句变成三个单句。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答案:(示例)昌耀的《河床》采用了辐射性的构思。它采用了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
5.[原创题]学了闻一多的《红烛》,再结合他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答案:(示例)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节选自雪莱《西风颂》)
6.诗中画横线的两行诗句有什么含意?
答案:雪莱在歌唱西风,但他不是冷眼旁观的歌者,他希望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一方面去扫除腐朽,去无情地摧毁旧世界,另一方面去“鼓舞新生”。
7.诗人以“竖琴”自比,并且祈求西风“把我的话语……向人间播散”,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与追求?
答案:雪莱认为诗人应该是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是敏于预见的预言家。他以“竖琴”自比,祈求西风向宇宙间广为传播他的思想和话语,体现了一个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的革命诗人勇于投身战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8.你怎样理解“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答案:这句诗是《西风颂》中广为流传的名句,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二节,先总写凝滞的死水,再从色彩、光泽上具体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B.第三节从静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则从动态上写出了死水的沉寂。
C.第五节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深刻地说明: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D.全诗是一种比喻,以“死水”比喻黏滞不动、沤得发臭、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精神。
解析:从“酵出”“漂满”等词可以看出第三节是动态描写;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可知是以声衬寂,以动衬静,写出了死水的沉寂。
10.诗歌中最鲜明的意象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它有何象征意义?“绝望”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死水”其实就是旧中国的写照,“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帝国主义压迫下的腐败的旧中国。作用: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11.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答案:(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
(绘画美)本诗虽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鲜艳照人的“云霞”,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
(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任选其一即可)
三、综合素养
12.本课的四首诗都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托物言志抒情。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13.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进行点评,阐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三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案:(示例)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了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的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