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百合花 哦,香雪
哦,香雪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碾轧(yà)
埋怨(mái)
磨蹭(cèng)
窸窣(sū)
B.
隧道(suí)
褶皱(zhě)
矿冶(yě)
吸吮(shǔn)
C.
攥住(zuàn)
斟酌(zhuó)
蠕动(rú)
黝黑(yǒu)
D.
踮起(diǎn)
娇嗔(chēn)
瞥见(piē)
怂恿(cǒ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B.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C.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D.“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情不自禁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咔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C.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②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
③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④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⑤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
⑥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A.③①④②⑥⑤
B.⑤⑥①③②④
C.⑤⑥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⑤⑥
二、课内阅读
阅读《哦,香雪》中的“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到文章结尾一部分,完成6~9题。
6.文中写到“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7.面对黑夜的寂静、清冷,香雪的反应是怎样的?
8.在即将看见乡亲们的时候,为何香雪的行动变得迟缓,这体现了什么?
9.课文结尾的“哦,香雪!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________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流传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B.耳熟能详 留传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C.耳濡目染 留传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D.耳濡目染 流传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4.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 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9月30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后勤管理处
2019年9月5日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暮 鼓
铁 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6.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综合素养
8.[原创题]香雪从铁凝笔下款款走出,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深居大山里的纯朴小姑娘。作为新时代的你,应该如何理解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呢?请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开头,续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百合花 哦,香雪
哦,香雪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碾轧(yà)
埋怨(mái)
磨蹭(cèng)
窸窣(sū)
B.
隧道(suí)
褶皱(zhě)
矿冶(yě)
吸吮(shǔn)
C.
攥住(zuàn)
斟酌(zhuó)
蠕动(rú)
黝黑(yǒu)
D.
踮起(diǎn)
娇嗔(chēn)
瞥见(piē)
怂恿(cǒng)
解析:A项,“埋”应读mán;B项,“隧”应读suì;D项,“怂”应读sǒ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B.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C.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D.“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情不自禁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解析:D项,“情不自禁”使用错误,应该用“不由自主”。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强调人的动作不受理智控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解析:A项,“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句式杂糅,可改为“在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或“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时候”。B项,成分残缺,可在“一批”后面加上动词“具有”。C项,主客颠倒,应该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A.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咔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C.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解析:B项为比喻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为拟人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②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
③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④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⑤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
⑥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A.③①④②⑥⑤
B.⑤⑥①③②④
C.⑤⑥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⑤⑥
解析:根据“铁轨”这一关键词,可知⑤⑥应连在一起;“记载着香雪的路程”是指她换铅笔盒的前后过程,应放在最前面。“忽然”句写她回望时的感情抒发,有了“骄傲”感后,再去“抹净眼泪”,再向“人群跑去”找伙伴们。所以③①②④应连在一起。故选C。
二、课内阅读
阅读《哦,香雪》中的“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到文章结尾一部分,完成6~9题。
6.文中写到“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香雪此时兴奋的心情,在经历了黑暗的恐惧之后,她对前面的路充满了自信,心情随之好了起来。
7.面对黑夜的寂静、清冷,香雪的反应是怎样的?
答案:起初面对黑幽幽的大山,她有所思考,但她并没有退缩,她的目标已达到,而前面,还有更多的幸福在等待着她,所以她心中充满了希望。
8.在即将看见乡亲们的时候,为何香雪的行动变得迟缓,这体现了什么?
答案:这是香雪在经历艰辛后的幸福,那么困难的路自己都走过来了,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这是她痛定思痛的沉寂,预示着更远大的目标和前程。
9.课文结尾的“哦,香雪!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既体现出台儿沟人们对香雪的期待和赞颂,也体现出香雪不畏艰辛、挑战自我、敢于追求的品质。
(限时45分钟)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炒热了冷寂的暑期档,成为全网吹爆的“国漫之光”。《哪吒》的成功,除了精良的制作,关键还是胜在“新瓶装旧酒”。它将________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画着“烟熏妆”的丑哪吒。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________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
源于道教神仙谱系、“封神榜”传说的《哪吒》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中国动漫或许不需要________,而是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当然,构建一个“封神宇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 )。这不但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而且要有________的创新性“再造”。但唯其艰难,才更显出其意义和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耳熟能详 流传 另起炉灶 孜孜不倦
B.耳熟能详 留传 另辟蹊径 谆谆不倦
C.耳濡目染 留传 另起炉灶 谆谆不倦
D.耳濡目染 流传 另辟蹊径 孜孜不倦
解析: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第一空,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的语境,可知此处重在强调“熟悉”,而不是强调“受影响”,故选用“耳熟能详”。“留传”就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多是神话传说、故事、消息等。第二空,根据前文“那些神话故事”可知,应选用“流传”。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也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第三空,根据前文的“新瓶装旧酒”和后文的“在千百年一次次讲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封神宇宙’”可知,中国动漫不需要“另起炉灶”,而只需要“另辟蹊径”。因本句语境是“不需要”,故选用“另起炉灶”。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谆谆不倦:恳切耐心地教诲,不知疲倦。第四空,此处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再造’”要恳切、有耐心,而是重在强调“勤奋不知疲倦”,故选用“孜孜不倦”。故选A。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
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解析: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的所指不确定而致“谁可以使谁”的语义不明;根据事理逻辑可知,应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故选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它不只是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更是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B.它不光是免费“拿来”,还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C.它既需要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还需要对人物和故事再挖掘
D.它不是免费“拿来”,而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解析:根据后文的“这”字,指代出上文需要填与“情怀式‘守护’”和“创新性‘再造’”相关的内容,而“臻于至善的美术与技术”并不是“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排除A、C两项;根据上文“中国神话传说……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以及下文“要有对原著的情怀式‘守护’”可知,动漫是可以将神话“免费拿来”的,只是不能光“拿来”而不“创新”,排除D项。故选B。
4.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 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9月30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后勤管理处
2019年9月5日
答案:①将“照顾到”改为“满足”;②将“打算”改为“计划”;③将“剩余的钱”改为“余额”;④将“拿走”改为“领取”;
⑤将“抓紧时间”改为“及时”。
解析:本题材料是一则通知,应运用书面语的形式。“为更好地照顾到……”中“照顾到”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满足”;“学校后勤部打算……”中“打算”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计划”;“退出卡中剩余的钱”中“剩余的钱”是口语,表达也不够简洁,应改为书面语“余额”;“并拿走新的餐卡”中“拿走”为口语,应改为书面语“领取”;“抓紧时间办理”中“抓紧时间”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及时”。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暮 鼓
铁 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解析:D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情节普通平淡。
6.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③“老头”是“妈”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7.“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寄寓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之意。(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于现实的倔强品格;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
三、综合素养
8.[原创题]香雪从铁凝笔下款款走出,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深居大山里的纯朴小姑娘。作为新时代的你,应该如何理解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呢?请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开头,续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哦,香雪,我想对你说:你的目光,带着台儿沟特有的淳朴,那纯净而没有杂质的眼神,让我沉醉,仿佛一块强大的吸铁石将我吸引。你在自己喜欢吃的芝麻糖面前拒绝了诱惑,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可以为了一只铅笔盒在夜幕下走那么长的山路,也可以为了一只不是很昂贵的铅笔盒用那么多的鸡蛋去换。台儿沟是一个偏僻、贫穷、封闭的小山村,你希望有一天台儿沟会摆脱这些,并与现代文明同步。火车既然已经开进了台儿沟,也会把现代文明带给你身边的人。你热爱学习,因为你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你是一个自信、坚定的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也坚信,你与凤娇不一样的追求会让你插上腾飞的翅膀,凭借你的努力,你一定会有一个精彩的未来。台儿沟也会慢慢走向文明,不再贫穷、落后,未来的你们都会享受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