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4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30 22:15:02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 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
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 农业活动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科学技术条件
2.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气候
活动:
材料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材料二
地形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
土壤
材料三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材料四:
水源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长江口
1
2
3
城市中心区
1
蔬菜.奶牛.花卉区
2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3
商品粮.棉产区
4
4
材料五:
市场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材料六: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政策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
交通
材料七: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太空育种的效益和成果吸引了美国、俄罗斯,保加利亚、菲律宾等国家,都希望与我国合作。上天“修炼”回到“尘世”的太空种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必将洒播广袤的大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太空食品,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
科技
材料八: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科学技术条件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政策
交通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1.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2.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3.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孙桥
案例分析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园区受亚热带季风控制,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它位于外环线内侧东南角位置,距离浦东国际机场12公里。开发区通过城市主干道和城市快速干道与上海市道路网络衔接。开发区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以蔬菜、花卉为主体的种子、种苗产业;以绿色蔬菜、食用菌、花卉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利用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生物技术产业;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产业;与农业相关的物流、休闲居住、观光旅游、会展培训等第三产业。
案例分析结果:
气候因素——受亚热带季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交通因素——位于城市道路网络衔接处,距机场近。
市场因素——以绿色蔬菜、食用菌、花卉为主体的种植;观光农业的发展。
科技因素——利用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生物技术产业;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产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虚拟布局: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小麦
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乳牛
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花卉
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 地方合理
养鱼
有水库
果园
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1.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二、农业地域类型
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 散
“千篇一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 中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2.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商品化生产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自给农业
集约农业
混合农业
商品化农业
自给自足
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地中海式农业
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3.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商品率高
商品率高
劳动、资金、技术投入高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放大图片
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
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
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
⑤蒙古的游牧业
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有哪些;
畜牧业有哪些。
按投入状况分:集约型农业有哪些;
粗放型农业有哪些。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化农业有哪些;
自给型农业有哪些。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活动: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分析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
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靠传统经验 加大
科技投入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1.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优良品种
B.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灌溉技术
C.河西走廊粮棉生产——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D.天山地区的冬夏季牧场——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差异
课堂测验
D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课堂测验
B
2.影响反季节蔬菜的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②市场需要③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④对热量条件的改造⑤国家政策
⑥交通条件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拓展:太空育种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作业:课后探究
为什么荷兰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鲜花王国?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五大湖地区农业结构差异的区位形成因素.
作业:课后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放大
放大
制作群 陈林森 孙冬荣 佘树平
唐有祥 孙明友 黄晓红
刘 勇
本课件由 刘 勇 执行制作
自给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
混合型农业
商品化农业
地中海型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返回
返回
返回(共27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和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三、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的种类
农业
工业、交通运输业
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农业和矿业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水 源
政 策
决 策
地形、土壤
气 候
机 械
市 场
交通运输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产业活动与区位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企业主
经济效益
低成本高利润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优势
原料地
决策者选择区位目的
燃料地
消费市场
廉价劳动力
技术等
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将下列产业活动与其主要区位条件用直线连接起来
橡胶种植
石油开采
甜菜制糖
面包制作
软件开发
普通服装生产
原料产地
气 候
自然资源
廉价劳动力
市 场
技术力量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物质交流信息交流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
通信 商业 贸易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
思考: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 生产协作
布匹的生产过程
(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纵向联系—某工业产品经 多道工序生产出来,各工厂分别完成该产品某道工序。
集聚型生产协作
1. 生产协作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汽车生产过程
(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横向联系—某产品生产由许多零部件生产厂家组成,这些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联系。
分散型生产协作
1. 生产协作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读上图,简述该镇服装产业的特点及其联系,并分析这种联系对我国纺织和服装工业有什么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活动: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商贸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商贸联系
分类:
区际贸易
国际贸易
现代物流业
受关税、货币汇率、制度的影响
更密切。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流动明显
产生条件:专业化生产——剩余产品多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加快资本周转,使有形货币在流通中 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中国年平均 周转速度仅为1.2次,而国际的跨国公 司的这一速度达每年20至30次。)
(3)现代物流业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思 考:
现在中国的物流业水平还很低,真正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屈指可数,物流业有巨大发展空间。如果你要开办一个现代物流公司,你要做好哪些基本工作?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除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厂家外,还设立了技术部和市场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活动: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 生产协作
2. 商贸联系
3. 科技与信息联系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2)具体地区,总是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存(如珠三角地区);
(1)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会导致某些产业的空间集聚,促使产业地域形成;
(3)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现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产业现象。目前,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5省纺织工业的产值和出口额分别占到全国的73%和70%。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浙江省绍兴市、海宁市、杭州市萧山区,广东省东莞市、开平市、中山市,辽宁省海城市10个纺织工业基地的纺织工业产值都超过了100亿元。
纺织工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组织形式,之所以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表现出旺盛活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地区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原材料、工艺传统和地理区位方面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发育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遂成为纺织工业成长沃土。上述10个纺织工业基地,原材料供给充足,生产技术较好,又从内地吸收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长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请试分析我国纺织业集群现象产生的原因
历史原因
地理区位
原料运输
劳动力
课堂测验
1.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
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c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课堂测验
2.下面是我国部分合资企业的产业活动联系示意图。这种联系对我国有利的影响主要是 ( )
A.有利于增强当地当前的经济实力
B.有利于自主创新
C.利于树立我国的自主品牌
D.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外商负责新产品开发
外商提供核心材料和设备
中国企业
负责加工
外商负
责销售
A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2.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3.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4.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知识拓展: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作业:
课后调查影响你家乡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以某种产业活动为例)
因地制适,扬长避短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共40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二、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第三节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鞍钢的区位
宝钢的区位
(1)鞍钢的煤炭和铁矿石分别主要来自哪里?
活动
(2)宝钢的煤炭和铁矿石又是分别主要来自哪里?
(3)鞍钢和宝钢相比,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
一、工业区位因素
放大
放大
1.概念:
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
运输
土地
集聚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需要运进工厂,所生产的产品需要运到市场。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运输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土地
土地对于任何区域来说,都是有限的资源,并且是不可移动的。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因素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集聚
  集聚是指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工业企业靠近其他经济活动,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企业选址越来越趋向于集聚。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企业主
经济效益
低成本高利润
理想区位条件
现实区位优势
原料地
决策者选择区位目的
燃料地
消费市场
廉价劳动力
技术等
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优势发展地区
1.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分析制糖业的分布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优势发展地区
2.市场指向型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分析饮料业的分布特点
优势发展地区
3.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如炼铝厂等,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最好接近水电。
接近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分析炼铝业的分布特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香港纺织服装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从业人员占制造工业总人口的比重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中国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主要高科技企业分布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5.技术指向型工业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工业指
向类型 主导
因素 工业生产特点 举例
原料指向型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原料产地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 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动 力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炼铝厂
廉价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 术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指出下列工业部门所属的主要区位类型及优势发展地区
A.核工业
B.纺织工业
C.印刷厂
D. 炼铝厂
技术指向性工业
廉价劳力指向性工业
市场指向性工业
动力指向性工业
科教发达地区
劳力充足地区
市场需求大地区
动力充足的地区
课堂练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探究:
19世纪以及20世纪早期,重工业基地大多选择在煤田或铁矿附近。但近几十年来,一部分重工业基地却靠近海港城市.请从工业区位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劳动力、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
1.影响工业布局因素(1)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生产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人员素质、科技开发水平等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等
环境生态因素:环境生态状况等
信息知识因素:科研、信息通达性等
1.影响工业布局因素(2)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1)纵向联系—某工业产品经多道工序生产出来,各工厂分别完成该产品某道工序。
集聚型生产协作
1.生产协作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2)横向联系—某产品生产由许多零部件生产厂家组成,这些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联系。
分散型生产协作
1. 生产协作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活动
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其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分散在15个国家和地区。你认为这样的布局合理吗 为什么
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2. 工业转移
(2)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轨迹: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亚、拉美——我国
(1)转移原因:
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2. 工业转移
(3)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
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
传统工业区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
发展中国家 工资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劳动密集型产业
(4)发达国家维持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
美国硅谷——信息技术产品
法国——高档化妆品
瑞士——名牌手表
日本——数码电子产品
德国——高级轿车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
工业区域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活动
(1)为什么日本、美国电视机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下降,而中国电视机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上升?
(2)影响电视机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 阅读下列电视机生产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产量(万台) 增长率(%) 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1990年 1998年 1990—1998年 1990年 1998年
中国 2685 3936 46.6 21.1 30.4
日本 1513 657 -56.6 11.9 5.1
美国 1398 1024 -16.8 11.0 7.9
3. 工业集聚
(1)概念: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意义:
(2)作用:
集聚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集聚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 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a.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
b.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
集聚的两种情况
①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钢铁工业区 石油化工区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在生产上没有投入产出联系.是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
集聚的两种情况
②新兴产业集聚区
如:硅谷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4. 开发区和专业化生产区
“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
开发区 发展方向明确
技术工艺先进
产品大规模进入国际商场
资金技术
专业化产业区
由于相对集聚,分享了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好处。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单击图片放大)
5. 工业与环境
阅读课本思考:1、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污染物排放量少,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较高。随着处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在逐渐变小。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思考:2、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污染工业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地区之间的有关环保法规,污染治理费用、对污染治理的要求差别很大,农村地区治污费用少,治理要求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润,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应该受到环保法规和部门的有效制止。
5. 工业与环境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污染空气
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水源
化工厂
炼油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5、工业与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阅读教材第74页的
“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的阅读材料
探究: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
工业布局中,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风向频率与工业布局之间有何关系
课堂测验
1.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   A.服装、鞋帽、雨伞、包带   B.家具、纺织、食品、印刷   C.纺纱、织布、印染、服装   D.汽车、水泥、农机、化肥
2.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C
A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课堂测验
3.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BD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知识拓展
德国工业的心脏
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的鲁尔区,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故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作业
读“东亚工业区域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的分布及污染工业迁移方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考虑,A国发展工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以来,A国工业由哪种密集型转向哪种密集型。图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利用这种变化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在图中B处建立经济特区有哪些优越的地理条件?
(4)图中污染工业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与工业区域
返回
返回
返回(共21张PPT)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第四节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活动 读我国南方部分区域图,探讨:
1.内河运输与聚落的形成的关系及其原因
2.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以上海为例,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又有京沪、沪杭铁路相连,发达的交通和频繁的商贸活动使其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
思考: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因此,“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活动:
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各有什么特征 简要分析其原因。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地区 聚落形态 形成原因
北方 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地形平坦开阔
南方 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多呈带状布局 河网密度较大,用水和交通方便。铁路、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图中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古代的城市主要诞生在哪里
活动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读“我国城市与陆地交通分布图”,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布局的关系。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活动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世界上的大河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
2.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河、沿湖、沿海发展起来的。
3.铁路、公路的建设,使城镇多沿着铁路线、公路线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读“武汉的交通线路图”,说明武汉空间布局特点。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活动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比较武汉市城市区位形态的变化
上述案例说明: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活动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探究(阅读教材P80材料)


线
1.扬州兴衰的原因 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关系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1.商业
2.商业中心
3.商业网点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收 购
储存、调运
销 售
商业活动的前提
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
商业活动的终结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商业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2.商业中心:
(1)概念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市场,成为商业中心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2)形成
原因:
条件: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 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3)组织形式
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如西安的主要商业街分布在市中心;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建在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吸引了各地服装商来这里经营。
商业小区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3.商业网点
(1)概念
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
(2)形成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思考:
商业网点的密度是不是越密越好?
不是,需要因地而异,山区人口稀少,不宜过密。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3)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
相当规模的固定形式
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
更多采用流动形式
如货郎担、大篷车
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
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如网上购物、自动售
货机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读图分析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
活动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因此商业网点要尽量靠近商品产地和消费区,以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
拓展: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能力较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适于中长距离货运;公路运输投资相对为小,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于短途客货运输;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少、成本低,以及基建设施投资少的优点,但速度慢,适于大宗散货运输;管道成本低,可连续输送,适于流体和其他散粒状某些货物运输 ;航空则速度快,但成本高,适于中、长距离的客运与邮件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公路运输的客、货运量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交通运输与
商业网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