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世界的聚落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8 08: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世界的聚落
知识框架
知识清单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乡村又分为村庄和集镇
2、城市和乡村的特征
-654050项目 名称
城市
乡村
交通特点
道路密集
道路稀疏
人口分布
稀疏
稠密
建筑特色
密集、高
稀疏、矮
生产活动
非农业
农业
民居
集中
相对分散
3、由村庄演变为城市所要具备的条件: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等。
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污染加剧、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5、世界文化遗产,例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古镇、古村落,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6、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②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③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实战演练
1.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2.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如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4.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 B.终年低温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终年温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6.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C.平原广阔,水资源充足 D.位于沿海,海运便利
7.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 )
A.体现民族建筑风格 B.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拆卸、搭建
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主要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10.下列有关城市、乡村聚落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交通十分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人口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11.不属于北京四合院特点的是( )
A.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 B.房屋砖墙较厚
C.南窗较小 D.多青砖灰瓦
12.下列图片属于西亚传统民居的是( )
A. B. C. D.
13.下图是我国几种民居示意图的邮票,图中反映游牧地区民居的是(  )
A. B. C. D.
14.聚落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面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竹楼 B.内蒙古高原---窑洞
C.阿拉斯加---冰屋 D.云贵高原---蒙古包
参考答案
1.B
【解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
2.B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环境的传统民居。结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
4.C
【解析】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5.B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囗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材料中:“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信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描述的是乡村聚落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选择B答案。
6.C
【解析】本题属于聚落这一知识点,需要再掌握聚落的形态和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据材料可知,本题所描述的聚落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利于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水资源充足,故C答案正确,ABD选项所描述的条件利于城市聚落的发展,故ABD选项错误。
故选择C答案。
7.B
【解析】新疆地区的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这样设计是因为新疆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墙厚可隔热,冬季可保暖,窗小可防风沙,与节省建筑材料和拆卸无关,故选B。
8.D
【解析】城市聚落土地面积小、人口稠密,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十分便利,以上四幅图中,甲、乙、丙都是乡村聚落,只有丁是城市聚落,故选D。
9.C
【解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场所,聚落的建筑形式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有关聚落的叙述,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主要呈条带状;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这种聚落方便人们拆装;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是城市聚落;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有很大的差别,城市聚落规模大,乡村规模小,故选C。
10.B
【解析】有关城市、乡村聚落的说法,乡村交通不发达,较落后;城市建筑高大、密集,交通十分便利;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故选B。
11.C
【解析】北京的四合院特点是: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结合题意。故选C。
12.D
【解析】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房屋窗户较小,防止风沙侵袭。结合题意。故选D。
13.A
【解析】以上四种民居中,A表示的是蒙古包,这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该民居有利于游牧,其他三个民居是东部农耕区民族的民居,故选A。
14.C
【解析】关于图中四种聚落与当地环境的关系,竹楼是分布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窑洞是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冰屋是分布在纬度高的北极地区,如阿拉斯加等地,蒙古包是分布在内蒙古高原,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