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条形统计图(二) 沪教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条形统计图(二) 沪教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0:38:17

文档简介

《条形统计图》(二)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0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二)的第二课时,是在前一节课已经初步学习了识读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经历条形统计图数据呈现的过程,比较合理的确定一格表示多少,形成在方格纸中画统计图的能力,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根据统计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和系统学习统计知识作准备。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能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比较合理的确定一格表示多少。
3.经历条形统计图数据呈现的过程,形成在方格纸中画统计图的能力。
4.能对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断,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格所表示的数量。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三(1)班图书角图书情况统计图》
2.复习: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标题、项目、单位、数据、直条)
3.学生独立阅读条形统计图思考: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1:图中1格表示10本书。
预设2:从图上可以看出,图书角科普书最多,有75本;故事最少,有40本。
4.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二)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形语言,复习条形统计图包含标题、项目、单位、数据、直条五个要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和不完整的统计图。
引导1: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学生独立思考)
预设:画条形统计图。
引导2:与上节课所学的画图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无标题。追问:标题应该填在哪里呢?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填好。
无项目。追问:项目应该填在哪里呢?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填好。
无单位。追问:单位应该填在哪里?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填好。
无数据。追问:要填这些数据要考虑什么问题呢?预设:一格表示多少。(板书:填标题、项目、单位,确定一格表示多少)
引导3:你觉得一格表示多少呢?学生独立思考补完统计图,再集体交流。
小结:确定一格表示多少时,要先考虑最大数值,一格表示的数量尽可能多的能整除表格中的数据。(板书:考虑最大数)
2.比较分析,图形最优化。
引导:在这些统计图中你最喜欢哪张统计图?说说理由。
小结:画统计图时,还要尽可能地使条形统计图读起来方便,排版合理、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张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必须根据所给数据的大小合理的确定一格表示多少,做到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下面这张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
)人,喜欢可乐的(
)人,喜欢果汁的(
)人,喜欢雪碧的(
)人。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形语言,能根据数据大小,合理确定一格的数量。
2.选择
中山二小各年级图书漂流吧捐书情况统计
年级



本数(本)
320
198
254
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中山二小各年级图书漂流吧捐书情况统计,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语言,能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到最合适的图形
3.“雾霾天气”是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上海气象局统计的2015年至2019年上海市第一季度雾霾天数。
2015年—2019年上海市第一季度雾霾天数
年份
2015年
第一季度
2016年
第一季度
2017年
第一季度
2018年
第一季度
2019年
第一季度
天数(天)
25
28
30
40
45
(1)根据统计表,将统计图补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展示不同的统计图。
(2)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能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的雾霾天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画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合理确定一格表示多少。通过让学生预测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4.(机动)五年级喜欢足球和游泳的人数统计图,已知如下信息,你知道一格表示(
)吗?
(
(
1
)
.每格表示一个整十数
(
2
)
.第一个直条表示0
~
100之间的一个数
(
3
)
.第二个直条表示100
~
200之间的一个数
)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
标题
)《条形统计图》(二)
(

标题、项目、单位

一格表示多少

直条
)
(
单位
)
(
合理
)
(
数据
)
(
直条
)
(
项目
)
(

标题、项目、单位

一格表示多少
(考虑最大数)

直条
)
(
合理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流量统计的方法,学习收集数据,体会团队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分析和推断,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逐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收集数据、合理地确定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自制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二、新授
(一)学习收集数据
1、尝试单独收集数据
媒体演示运动员长跑情景,学生单独统计人数。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分工合作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各校长跑比赛人数统计表
参赛队
红队
蓝队
黄队
绿队
人数
小结:合理分工、准确地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碰到流量统计,通过独立尝试,合作计数,学习收集数据,体会团队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条形统计图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各组成部分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板书:标题、项目名称、数量(单位)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复习每一小格表示2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3)统计图的应用
设计意图: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画一格表示1、2、5等的条形统计图,但因为间隔时间长,容易遗忘,因此作简单复习,为后面学习打基础。
2、比较纵向、横向条形统计图异同
(1)比较异同
媒体同时出现纵向和横向的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异同。
(2)小结: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它们组成部分都一样,都能用直条长短来直
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在生活中往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和“在横向条形统计图中怎样比较数量多少呢?”两个问题,在比较中自主学习新知,培养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3、利用两幅不同的统计图了解信息、处理信息。
(1)观察统计图,提问交流
出示p36、售货亭图
(2)分别解决三个问题:(
)最受欢迎。(
)销售最少。

)和(
)销售量一样多。
(3)小结:在两幅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不能简单根据直条长短来判断数量多少,而应根据每一格所表示的数量算出总数进行比较。
(4)应用:
如果你是小店经理,看了这个统计结果,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分析和推断、解决问题,是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里设计三个层次:①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后尝试提一些问题;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两幅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不能简单根据直条长短来判断数量多少,而应根据每一格所表示的数量算出总数进行比较;③当一当小店经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货。重视结果应用,培养决策能力。?????????
4、自主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条形统计图。

小组短绳比赛成绩统计表
组员姓名
跳绳个数
(1)探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纵轴数据。
解决怎样确定每一小格的数量。
小结:可以把最大数据估成整百、整十数,除以格数的方法来算出每一格的数据。
(2)学生制作统计图。
反馈:重点分析根据不是几十和几十五的数据画的条形。
设计意图: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亲切的
生活氛围,进行知识的获取。和体育老师一起组织了一次跳绳比赛,把比
赛的成绩记下来。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其中一组有部分学生跳绳数超过50下的,一组学生跳绳数都在50下以内的,让学生自己探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纵轴数据;书本习题的学生跳绳数都是几十和几十五下,而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跳绳数不可能这样理想,因此在反馈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按不是几十和几十五的数据画的条形上。
三、总结、拓展
(1)学生小结
通过参与运动会上的小统计,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呀?
(收集数据,合理地制作)
(2)课后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统计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些自己感
兴趣的内容,去收集一些数据,并制成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二)》
课题
《条形统计图(二)》(第一课时)
(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p39-40)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二)”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教材按照先认读后画图的原则递进,安排三个教学环节:1.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报读。通过具体的场景,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纵向表示及横向表示。2.通过具体的事例,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的直条长度有关,而且与1刻度表示的数量有关。3.画条形统计图。引领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建立数据分析的观念,培养数学素养,为后面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一)》,孩子们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能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本课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的延续,主要让学生经历认读、比较、画图等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条形统计图对决策的作用。
设计思路
体质指数,又称BMI指数,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国际上常用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程度。我们国家每年会为学龄儿童作身高和体重的统计,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BMI值,从而统计出儿童的体质指数分布情况。本课通过课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从而对体质指数的概念及自身的体质数据有一定的认识。全课主要有三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观察比较、练习巩固,使学生经历丰富的研学、对学、群学、助学、延学等,在情境中运用新旧知识、进一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在观察、归纳、比较等能力提升过程中促进认识,深化数据分析观念、健康教育等,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能识读横式和纵式的条形统计图。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统计项目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3.初步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感悟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评价关注点
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规范表达的习惯。
初步数据分析的能力。
3.学习数学的兴趣。
《条形统计图(二)》学历单
教学环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活动一:
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能识读纵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如何表示半刻度的数量,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什么?——《条形统计图(二)》
(1)交流研学单: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你还记得条形统计图由哪些要素组成吗?
对照我班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情况统计图,说一说每一个要素所对应的具体内容,并将要素卡片摆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one
by
one)
标题
(2)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低体重有4人,标准体重有20人,超重有8人,肥胖有5人等。
追问:怎么看出来肥胖的有5人?一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
(3)分析原因:你能猜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体质指数这样分布?饮食、运动、遗传等。
(4)根据统计结果,你能给同伴提一些建议吗?
小结:原来条形统计图会“说话”,它不仅直观地体现统计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分析原因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习惯。
数据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
观察对比,合作交流
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交流研学单第二大题:仔细观察我校三年级男女生体质指数分布评价统计图并思考:三年级体重达到标准的人数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为什么?(预设:一样多,因为男女生标准人数的直条一样长/格数一样多)
(1)学生交流汇报。
(2)验证:出示超重人数:男生10人,女生16人。你能推测出男女生的标准人数各是多少人吗?
同桌讨论交流、把条形统计图中的数值补充完整。
汇报交流:男生统计图一格表示5人,女生统计图一格表示4人。男生标准体重有45人,女生标准体重有36人,所以男生标准人数多于女生。
(3)提问:要比较某一统计内容数量的多少,除了看直条的长短,还应关注什么?一格表示几。
板书:一格表示几。
小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直条的长度有关,还与一格表示几有关。
(1)比较A超市某星期连续两日顾客购物时段统计图,你知道哪一日的购物人数较多吗?
答:没有数据不能比较。
(2)出示中午购物人数:第一天中午20人,说明一格表示10人,第二天中午购物的有60人,说明一格表示10人。
师:既然一格表示的人数一致,要比较人数的多少,我们只要关注......?直条的长短。
(3)提问:除了数据以外,你还能发现什么潜在的信息吗?
例:是哪两日吗?(周日、周一)
(4)提问:如果你作为超市经营者,你如何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小结: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反映客观事实,对于生活、操作等具有指导意义。
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完整表达的习惯。
小组交流合作、数据分析的意识
总结归纳能力、学习的兴趣。
活动三:
观察比较,发现异同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通过统计图,分析原因、做出决策,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交流研学单第三大题:
(1)除了纵式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有横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横向条形统计图,比较纵式、横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横向和纵向条形统计图所包含的要素都一样,只不过纵轴和横轴互换了位置,直条从竖的变成横的。
移动一些要素,把纵式条形统计图,改成横式条形统计图。
你会读横式条形统计图吗?谁来试一试?50~59岁的有多少人?
(4)提问: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还有什么发现?
到实体超市购物的年轻人较少,因为年轻人更青睐网购。
B.年轻人在上班,老年人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逛超市的人比较多。
现在社会,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是很强的,作为超市老板,你有什么对策?
小结:我们要善于挖掘条形统计图背后的故事,使它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服务。
仔细倾听、仔细观察、完整表达的习惯。
分析比较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理解能力、操作能力
数据分析的观念
活动四:
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巩固方法,渗透思想
?
完成练习单并交流。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
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交流收获,加深认识。
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条形统计图,你还想知道什么吗?
总结概括的能力
倾听的习惯
板书
条形统计图(二)
表现形式:纵式、横式
附件一
实践活动
《条形统计图(二)》实践活动方案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怎样来衡量自己是否健康吗?国际上通常用BMI指数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什么是BMI指数呢?BMI指数是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为学龄儿童作身高和体重的统计,然后将这些统计数据,转化为BMI值,从而再统计出儿童的BMI值分布。根据这个分布,地方健康政府可以推算出当地儿童的过重及过轻指标。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
与家长合作完成:测量出你最新的身高和体重
我的身高:
我的体重:
BMI指数:
(请家长帮助计算,并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
(填“标准”、“低体重”、“超重”、“肥胖”)
年级男女低体重标准超重肥胖低体重标准超重肥胖一年级≤13.413.5-18.118.2-20.3≥20.4≤13.213.3-17.817.4-19.2≥19.3二年级≤13.613.7-18.418.5-20.4≥20.5≤13.413.5-17.817.9-20.2≥20.3三年级≤13.813.9-19.419.5-22.1≥22.2≤13.513.6-18.618.7-21.1≥21.2四年级≤14.114.2-20.120.2-22.6≥22.7≤13.613.7-19.419.5-22.0≥22.1五年级≤14.314.4-21.421.5-24.1≥24.2≤13.713.8-20.520.6-22.9≥23.0
附件二
研学单
《条形统计图(二)》研学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根据《20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班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情况统计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并回答:
条形统计图由哪些要素组成?
从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统计结果,你能给同伴提一些建议吗?
仔细观察我校三年级男女生体质指数分布情况统计图并思考:三年级体重达到标准的人数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为什么?
三、除了纵式条形统计图,你知道条形统计图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
四、关于条形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附件三
练习单
《条形统计图(二)》练习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把数值填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上图中每格表示    千克。
(2)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水果苹果西瓜橘子甘蔗合计销量(kg)
(3)水果店老板下周进货应考虑多进
,少进

(4)根据表中各类水果的销量统计,你能判断当时所处的季节一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