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视觉识别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之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说出隋朝统一的史实、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概况,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作用;通过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学生能识图填图。
2、说出科举制度的建立情况,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说出隋朝灭亡的原因。
诗歌导入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581年
杨坚
隋文帝
长安(今西安)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女儿为北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身为大丞相的杨坚辅佐幼主。
隋文帝在位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隋朝的统一:
统一时间:
589年
事件:
隋文帝灭掉陈朝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长安 今陕西西安 涿郡 今北京 余杭 今浙江杭州
江都 今江苏扬州 流求 今台湾
隋朝疆域图
3.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晋
南方:
北方:
三
国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4.我们学过的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
秦朝、西晋、隋朝
5.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1)客观条件:
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2)主观条件: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运用得当。
6.隋文帝巩固统一
(1)措施: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2)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如何?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含嘉仓示意图
4、隋文帝发展生产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母独孤皇后。604年即皇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3年。政绩:修建大运河,沟通南北,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暴政:与商纣王、秦始皇并称暴君。营建东都洛阳城,三征高句丽。奴役征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徭役兵役沉重,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和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等缢杀。
隋炀帝杨广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
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
二、开通大运河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涿郡
余杭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han) 沟
江
南
河
洛阳
海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钱塘江
示意图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 (扬州)
2.
大
运
河
的
结
构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还是坏事呢?
3.如何评价大运河
客观原因: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交通很不便利,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 陆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已经有所发展。
主观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满足自己南巡的愿望。
4.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材料分析(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问:1、诗人胡曾怎样看待大运河的开凿?
2、根据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造成了那些消极影响?
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对大运河的开通持否定态度。
为开凿大运河,当时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积极:促进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巡游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如何评价大运河
三 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权贵垄断官吏的选拔权。
2、创立:
(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确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
式确立。
3、影响: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灭亡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
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暴 政
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短暂的隋朝
——二世而亡
直接原因:隋炀帝暴虐无道的统治,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统治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而亡。
②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
隋:大运河
合作探究
知识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比较项目
秦朝
隋朝
统治的时间
统一的意义
制度的创新
边疆的管理
伟大的工程
灭亡的原因
对后世影响
二世而亡(十几年)
二世而亡(三十几年)
结束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科举制
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打败匈奴
派人三赴流求
万里长城、灵渠
大运河
暴政
暴政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了借鉴,西汉初期实行宽松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了借鉴,唐朝前期的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隋的灭亡
1、原因:
2、标志: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骄奢淫逸
不恤民力,大肆兴役
无节制巡游
接连发动战争
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A
A
C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C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