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
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
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
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我行我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正方形、长方形、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李老师给每个桌子上都放了一个神秘的宝盒,大家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今天就让这些立体图形陪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知识探究,观察体验
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长方形。
1、按老师的摆放方式观察长方体。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长方体个是什么图形。先用手摸一摸,在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长方形中找出来比一比,并示意给老师看。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先看一看,再摸一摸,最后比一比,把学生找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2、找出长方体的下面、后面的图形。
得出结论:后面与前面一模一样,上面与下面一模一样。
3、换一种方式观察长方体。
学生活动:找出长方体的正面、上面、侧面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4、学生小结。
师: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的图形不同?
小结:摆放方式不同,所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三、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小组内观察正方体、圆柱、球。
(1)小组合作要求: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正方体、圆柱、球,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现小组交流,再集体回报。
(2)小组内观察,合作交流。
(3)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正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都是正方形。
圆柱:圆柱的上面是圆形,侧面和正面都是一样的。
球:球的正面、侧面、上面都是一样的。
2、猜猜看,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猜这是一个什么立体图形,并说出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调皮的立体图形,在和我们捉迷藏呢,它只露出一个面,让我们猜猜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结论:在我们生活中不能只观察一个面,要多观察几个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面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
3、出示青蛙变马图
课件出示青蛙图经过平移、旋转变马图。
师:为什么青蛙会变马呢?
学生总结: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
四、尝试运用、知识提升
1、连一莲
师:小鸟、小乌龟、小鸟分别是从那个面观察冰箱的,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图形,并连线。
2、下图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拓展练习
你从正面、侧面、上面各看到了几个小正方形?同样的图形,为什么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小正方形的数目不同?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2011课标版《观察物体》相关内容。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例题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学生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只要求学生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中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形状图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羊玩偶。
课桌:4人小组拼桌,4名学生分别坐在东、南、西、北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老师小时候有一个宝贝,我还给宝贝拍照了,同学们想看看吗?
出示第一张照片。多数学生会猜是一个球。
师:不对不对,再给大家看看,我从另一个位置拍到的照片。
出示第二张照片。
多数学生都猜是一只兔子。
师:是的,是一只兔子,但是我的宝贝可不只是一个摆件这么简单。请看。
出示第三张照片。
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存钱罐。
师:没错,我的宝贝就是一只兔子存钱罐,我从小就有存钱的习惯,不乱花钱,不浪费,希望同学们能像老师一样,从小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为什么同一个存钱罐拍到的照片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要看到物体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呈现的不同照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利用存钱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一)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一位小客人小羊,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组长把小羊放在桌子的正中间,面朝黑板摆正。小羊要协助我们学习新知识,我们除了要感谢小羊,还要尊重小羊,不可以随便碰它,能做到吗?
生:能!
师:小羊说你们真懂礼貌。
[设计意图:学生要能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则需要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因此,需要给学生一个实物情境进行观察。实物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要先跟学生约定好规矩。]
(二)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小组合作观察、交流。
课件出示:请仔细观察,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头不偏、手不动,目光正对着小羊,仔细观察。然后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2.学生汇报。
先选一个看到小羊的正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的小羊有两只眼睛……
出示小羊正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是的,这个面的特点就是有两只眼睛。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3.引导学生想象,由立体图过渡到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小羊的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两只弯弯的羊角、蝴蝶结、两只前腿。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正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4.举例验证。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我们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正面图)
生:冯梓华(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华)
5.重复体验,加深认识。
再选一个看到小羊后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的小羊的尾巴和后面的两条腿……
出示小羊后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后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从后面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后面图)
生:黄语涵(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涵)
再请一个看到小羊左侧面的学生汇报。
生:我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和一只弯弯的羊角……
师:请问小羊的鼻子是朝着哪一边?可以用手指比一下吗?
学生用食指指了指左边。
师:你可以用这个手势比一比吗?大拇指就朝向小羊鼻子的方向。
出示小羊左侧面的照片:
师:你看到的小羊是这个样子的吗?(把照片贴在黑板上)请看到这个面的同学站起来。站在这些站起来的同学的位置就能看到小羊的这个面。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一起用这个手势比一比,小羊的鼻子朝哪个方向?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小羊的旁边,你可以看到小羊长长的身体,一只眼睛,鼻子正朝着你大拇指指着的方向。
师:我们还是以第一小组为例,哪位同学可以看到小羊的这个面?(指着黑板贴的小羊左侧面图)
生:文素婷(教师板书:在图片下面写上小婷)
与汇报观察左侧面同样的步骤,汇报观察小羊的右侧面。学生描述时要指出小羊羊角上的蝴蝶结,这也是帮助学生辨别左、右的标志。
6.小结。
师:为什么同一只小羊,看到的却不一样?
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小羊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设计按顺序从小羊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来观察,先易后难。先让学生自己描述在本位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了解观察物的形状特征,出示图片是让学生由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图形,继而想象,加上手势,初步建立表象。再以班内一组为例,实践验证想象的正确与否。四次重复同样的观察步骤,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后面看平面图时进行表象的提取作准备。]
(三)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交换位置观察。
师:你想换个位置观察看看吗?
生:想!
师:那要先请你记清楚你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的小羊的样子,记住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记忆现在看到的小羊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每个同学和你面对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坐好,再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划比划。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与小组同学交流观察结果。
师:你现在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刚刚呢?谁还想说?
师:同学们观察小羊这么久了,想必已经对小羊的样子很熟悉了,那我们来个比赛,我出照片,你们小组合作,指出拍照片的位置,4个同学都指对了就算赢。(课件出示4张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羊的照片)
2.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刚才有两位位置观察到的小羊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3.寻找全面观察物体的方法。
不管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在别的同学的位置上,我们都只能看到小羊的一个面,如果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咱们看到小羊的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刚才我们经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小羊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必须具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唤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表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8页,看图想一想,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名字写在熊猫图片的下面。
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师:现在我们都一起想象,我们都站在小明的位置上,能看到熊猫的什么特征?
生:看到熊猫的脸、肚子。、
教师继续让学生描述小亮、小红、小芳分别看到的熊猫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想象出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从而正确判断不同的图形分别是哪个学生看到的。]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按顺序的观察。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p68做一做。
放学回家的路上,这四个同学看到一辆大卡车,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卡车的哪一个面?请用直线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可以用排除法。先选简单的,小青跟我们的方向一样,所以车头向左就是小青看到的,反之,车头向右就是小丽看到的。
完成书本P71第3题。
回到家,三个小朋友一起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三本数学叠在一起观察,也能像课堂那样观察,请你连一连,他们分别看到书本的哪一个面?
完成书本第70页,第2题。
晚饭后,一家人一起品茶。喝茶的时候,小明观察了茶叶筒。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位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完成书本P71第4题。
这节课,每个同学学习都很努力,老师奖励你们去参观美丽的天安门。打开书本71页,请你们给天安门拍3张照片,你知道,这三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拍到的吗?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
为什么这张是在2号位置拍到的?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的表扬。
师:我们也来认真地观察一遍,各位团友跟我来到1号位置,我们看到天安门的?
生:前面。
师:来,一起拍张照片,咔嚓!各位团友,我们再一起来到2号位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生: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向右边
师:在3号位置,我们看到的是?
生:天安门的大门口朝左边。
天安门附近有个动物之家,小动物们正围着小房子观察。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图几?同桌讨论。
完成书本第70页第1题。(机动)
动物之家里,小动物们在给大象拍照,同桌相互说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是紧贴着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的经验,读懂平面图中的位置关系,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变得清晰、可视化,从而形成表象。]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个环节的学习让你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收获、学习的感受,让其情感态度得到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
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找那个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点还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简历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看到的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Focuses:
能结合具体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Difficulties: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课件、数学书、供学生观察的实物、从不同方向拍摄的物体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个神秘的嘉宾,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神秘嘉宾有点调皮,你们看,它就藏在这个盒子里,我们来猜猜看他是谁?好吗?
我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猜猜我是谁?(学生可能猜想:老虎、小狗……)他还说,我有两条大长腿,猜猜我是谁?接着,他还有长长的胡须,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吗?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们把它请出来吧,看看他是谁?这个可爱的粉红豹就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数学课,你们喜不喜欢他呀?
那同学们,为什么刚才的时候,我们猜的答案有那么多不同的呢,为什么最后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只可爱的粉红豹了呢?
生:刚开始,只能看到它的尾巴,后来又能看到它的腿了。
老师给你的信息越来越多了,我们离正确的答案就越来越近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认识一个完整的物体要学会完整的来观察他,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我们班有三位小朋友很喜欢这只粉红豹呢,并且还给她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三个不同方向的照片)
为什么同一只粉红豹,却拍出了三张不一样的照片呢?
(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粉红豹,拍到的照片就不一样)
二、导学新课
师:看,这是哪?(小学部图书馆)
图书馆最近准备举行一个活动:小小摄影师,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我也想参加。不过参加之前啊,老师有个问题:很多同学都会拍照对不对,可是你知道在拍照之前还需要做什么吗?
生:要准备摄像机
生:准备器材还有拍摄对象。
还有呢?
(要学会观察)所以啊,我们在参加之前呢,要先学会观察!
活动一:我是观察员
你们都看到了Ms.董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都摆放了一个物体,下面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这个物体,观察之前请注意!(出示观察要求)准备好了吗?开始吧!(教师巡视)每30秒左右交换一次位置。
找找一个小组站起来分享,你在哪一面,看到了什么?
生:我在前面看到了它的眼睛和嘴巴
生:我在后面看到了它的尾巴
生:我在侧面看到了它的一只胳膊
(分享之后将这一小组的照片贴在白板上)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的都非常认真和仔细,那请同学们回忆下自己刚才观察物体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请2——3位同学回答: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好,现在我们要进行第二次观察,请各小组成员分别站到本组的2号和四号位置,再次观察,铃声响后互换位置,准备好了吗?开始!
听讲区汇报,通过刚才的再次观察,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吗?(如果有一样的,就请他回到座位上再观察一次,其他同学看,如果没有改变就请他将小组照片带到听讲区贴在白板上)
白板上的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呢?(此时板书:前、后、左侧、右侧)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板书)
巩固练习,集体在白板做题。
同学们可真是厉害,这都难不倒你们!
活动二:小小摄影师
学会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之后,接下来就是考验你们拍照技术的时候了!
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摄影技术最高超!(活动要求)
拍好之后快速回到听讲区分享。
随机抽取几位同学的照片,让同学们判断,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和拍摄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那么有没有相同的时候呢?(教师准备球和正方体)
再次总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可能不同
)
刚才同学们拍的照片都很棒,我和Ms.王会挑选出5位拍的最好的,然后把它们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的教室外面展览好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
四、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第19页内容。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前面
左侧面
右侧面
后面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