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憎恶(zēnɡ)
狼藉(jí)
颓唐(tuí)
尴尬(ɡān)
B.挪动(nuó)
踌躇(chú)
嫉妒(jí)
和蔼(ǎi)
C.琐屑(xiè)
震悚(sǒnɡ)
骷髅(kū)
猝然(cù)
D.惧惮(dàn)
半晌(xiǎnɡ)
抱歉(qiàn)
愧怍(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烦燥
粗拙
噩耗
长途跋涉
B.霹雳
颠沛
渴慕
人情世故
C.取谛
疏懒
掺假
穷愁潦倒
D.肿涨
呵斥
孤孀
大亭广众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王局长低眉顺眼地说:“领导批评的是,都怪我脾气不好。”
B.在足协此前决定要打美洲杯一事上,足协内部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队长途跋涉去打这样的比赛,并无太大的意义。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在《中国好舞蹈》启动发布会上,海青坦言自己几度为选手的表演“澎湃”到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呐喊》
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围城》
C.《骆驼祥子》——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卖油翁》——欧阳修——宋代文学家——代表作《醉翁亭记》
6.根据提示默写。(4分)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4)韩愈的《晚春》中将杨花比作飞雪的诗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6分)
如果没有爱,天空不会那样湛蓝;如果没有爱,花儿不会那样灿烂;如果没有爱,人们不会有那样的笑脸……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学们,让我们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1)【讴歌神圣母爱】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2)【解说慈善徽标】如图是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会徽,请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一会徽。要求:文字简洁,言之有序。(提示:中间是双手捧着一颗心,红色;背景是世界地图;地图外圈是橄榄枝)(2分)
(3)【拟写公益广告】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学生读书,将在全校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校园公益广告。(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逢入京使(5分)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8.“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
9.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二)卖油翁(11分)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
(2)久而不去
(
)
(3)尔安敢轻吾射
(
)
(4)但手熟尔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12.读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示?请分别从两个角度简要概括。(3分)
(1)
(2)
(三)小偷车夫和老头①(15分)
萧 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了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13.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4.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4分)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1)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2)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3)
15.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4分)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16.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4分)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四)爸爸教我读中国诗(14分)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7.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B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8.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2分)
19.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
20.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3分)
(1)
;
(2)
。
21.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的父亲。
(2)请以“让我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题(2),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选“敬重”“感激”“讨厌”等;
②叙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叙事详略得当;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D【解析】D.晌(shǎnɡ),怍(zuò)。
2.B
【解析】A.烦躁;C.取缔;D.肿胀,大庭广众。
3.C 【解析】“别有用心”是贬义,不符语境,可用“别出心裁”。
4.D 【解析】A.在“资源”后加“的意识”;B.将“事迹”改为“形象”;C.将“不要”删去。
5. B
【解析】《围城》是钱钟书的作品。
6.(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__将军百战死_
(4)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7.(1)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2)__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会徽由四部分组成:中心部分是一双手捧着一颗红色心,表达了联合会的宗旨和理念。中心部分的背景是一张世界地图,说明联合会是一个国际性机构,世界地图的外圈由一对橄榄枝组成,象征着“慈爱、人道、奉献”,这是联合会追求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最外一圈是联合会中、英文名称。(以说明为主,言之有序即可)__
(3)__示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贫困学生。同学们,献出你的一份爱心,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吧!__
8.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9.离开长安已经好几天了,回头一望,只觉得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0.(1)放下 (2)离开 (3)怎么
(4)同“耳”,罢了
11.(1)__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__
(2)__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高超吗?__
12.(1)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断精进,不能骄傲。
(2)正视别人的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并及时改进。
13.A
【解析】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A项与文章主旨意思较为一致,都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14.示例:(1)“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2)“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3)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15.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__
16.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17. B
18.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9.(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0.(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21.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三、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