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拿来主义》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拿来主义》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20: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拿来主义
鲁迅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意义。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此时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鲁迅先生特意写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虽然鲁迅着重写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但“拿来主义”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
鲁迅
研读课文
一、读课文,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
在哪一段?
5段:“……‘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段: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二、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1、揭示来源
“闭关主义”
举出表现:
送古董;古画、新画;
送梅兰芳
2、揭示实质
-----
3、指出危害之一:讨残羹冷炙------
4、指出危害之二:不是“抛来”是“抛给”----
崇洋媚外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文章结构分析:
1—4:
7: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过渡——承上启下
5:
6:
揭露现实:害怕送来
提出中心论点: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对于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作者先提出了一些错误的做法。
大宅子
文化遗产
三、思考:概括8、9两段内容。
8段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孱头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昏蛋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者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废物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者
四、思考:“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
化遗产的?
他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
烟灯
姨太太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现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吸收










烟枪烟灯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批判地吸收
留一点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部分清除
坚决抛弃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
8-9
孱头
昏蛋
废物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对待文化遗产
拿来
主义者
占有
挑选
害怕逃避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结:
先破
后立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五: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总结?10段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样“拿来”?
拿来”有何意义?
怎样才能“拿来”?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